创新一三五服务体系 支持高质量转型发展
——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财政局改革创新工作纪实
2018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专门召开民营经济发展推进会,要求“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效能,打好打赢民营经济发展争先进位攻坚战”。姜堰区财政局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根据区委、区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立足本系统改革创新工作,以“跳出财政看财政”思维,综合运用各类财政金融扶持政策,采用“基金+资金+平台”立体化方式,创新“一三五”服务体系,为产业加油,为创业助力,为创新解忧,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我们的创新做法是:
一、支持一个产业方向
首期设立3亿元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做强做大。
1.创新方式。改变资金使用方式,从过去无偿直接拨款向以股权、债权投资等间接支持转变,带动社会资本跟进,变投入为投资,变无偿为有偿,变资金为基金。这既壮大了产业基金规模,又推动了财政资金循环使用。
2.规范运作。联合盛鑫资产管理公司规范运作,聘请专业团队,对拟投资项目全方位论证管理,对投后项目加强后续跟踪,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有效管控项目投资风险,全年运作产业基金投资项目3个、资金达1.1亿元。
3.成效明显。江苏聚川新能源有限公司拿到2000万元产业引导基金后,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添了实力,也有了底气,全年销售达1亿元,为延长姜堰区新能源产业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解决三个创业难题
1.解决金融风险问题。金融安全是当下发展的重要基石。积极会同盛鑫资产管理公司,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打包收购、以资抵贷、资产置换等方式,处置部分企业不良贷款,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盛鑫资产管理公司与3家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收购、处置不良贷款近1亿元,涉及贷款户23家,切实维护了全区金融生态环境。
2.解决信用缺失问题。诚信是企业生存之本。设立财政转贷专项资金,为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续贷、转贷提供过更多的过桥支持,帮助企业稳定信贷规模和担保链,促进银企深度合作,全年累计为19家企业提供转贷资金32笔6.86亿元,投放规模全市最大。
3.解决融资困难问题。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创优“创保贷”“泰信保”等担保平台,简化办理流程,优化审批机制,并有针对性制定贷款方案、还款方式和反担保措施,确保10个工作日内放款到位。今年推出的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规定,只要符合“创保贷”条件,个人贷款给予两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小微企业按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还可展期1年,帮助大学生创业、下岗再就业及个体工商户等中小微创业者解决了资金周转难、融资成本高、审批时间长、担保手续繁等系列问题。“创保贷”业务量位居全市首位,今年累计放款60户,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出资1000万元,参与泰州市首期1亿元“泰州市信用担保基金”“泰信保”贷款政策利率上浮不超过30%,融资成本低,为更多中小微创业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金融红利。“泰信保”业务量占全市一半以上份额,今年累计放款50户,发放贷款2.5亿元。姜堰区“创保贷”“泰信保”两项业务的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大力推介,并在全市会议上作过3次交流。
三、聚焦五个创新要素
1.聚焦风险补偿。专门设立500万元首批“苏科贷”风险补偿基金,主要用于补偿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贷款损失。
2.聚焦重点产业。主要以“苏科贷”形式,重点支持姜堰区新能源、智能制造、大健康、电子信息等“2+2”产业,以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果转化项目。
3.聚焦人才引进。筹集安排企业人才专项资金,支持姜堰区实现省“双创团队”、高端人才引进两个“零突破”。近3年累计兑付“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计划”专项资助资金、企业人才“购房”及购房补贴累计3600多万元。
4.聚焦本土人才。支持开展企业人才专员工作,制定出台绩效考评奖励办法,根据星级等次发放岗位津贴,按照项目层次发放成效奖励,激发了本土创新的活力。
5.聚焦回乡工程。支持实施“堰归来”人才回乡工程,先后吸引1500多名姜堰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8000多名大学生回乡就业,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在姜堰这片沃土充分涌动。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