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江苏财政新闻联播

淮安积极推进残疾人救助保障机制建设

  今年以来,淮安紧扣民生实事这一主线,积极残疾人救助保障机制建设,确保残疾人救助保障工作多项指标顺利完成。

  一是健全康复救助机制,实事项目惠民。今年,将为每名0-14岁残疾儿童增加2个月救助经费,纳入我市2016年民生实事项目内容。运用自上而下的“线性工作法”,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对象、标准和申请流程、康复转介等加以细化,出台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细则,成立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肢体(脑瘫)儿童康复。同时新增了3家康复机构,实现了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康复救助范围全覆盖,累计帮助1586名残疾儿童转介至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计划,选送的35名一线优秀康复老师在全省教育康复技能比赛中勇夺第一名。

  二是用好补贴政策红利,保障项目暖心。针对残疾人需求状况,在百分之百兑现残疾人各项保障政策基础上,向全市持证的三、四级残疾人赠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受益残疾人达47084名;对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200%以内的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中的残疾人,我市按照城乡低保标准100%发放生活救助金,高于省定标准,城乡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20元、80元分别提高到160元、110元,重度残疾人补贴标准随低保标准同步提高,由去年的城镇每人每月490元、农村每人每月370元,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520元、农村每人每月400元。今年前10个月,全市共发放重残救助金6708万多元,惠及29449名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754万多元,惠及10704名残疾人;为8823名低保内重度残疾人发放补贴金408万多元;为256名残疾学生发放教育补贴32.45万元;为城乡残疾人机动车车主发放燃油补贴27万元。

  三是构筑创新服务平台,辅助项目发力。以打造“残疾人之家”服务平台为载体,将每月15日定为全市残疾人专场招聘日,推进残疾人就业。针对残疾程度较重、就业困难的残疾人,依托市、县、乡三级托养机构,设立辅助就业工场,帮助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训1141名残疾人,帮助1014名残疾人实现再就业,1141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