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财政:突出“四个坚持” 快抓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实
7月9日,盐城市财政局迅速行动,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上半年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四个坚持”,快抓会议精神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持应征尽征,确保不折不扣完成任务。对照全年目标任务,坚持依法征收,确保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税比不低于83%。一是强化收入分析。动态监控重点企业、行业财税指标变化情况,切实提高收入组织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完善收入分析制度和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收入完成情况,研究落实增收补欠措施。二是深化综合治税。充分发挥新的综合治税平台作用,加强对纳税人财税财务指标的实时动态监控,坚决杜绝空转、引税、垫税行为。开展主体税种、主要行业纳税评估,开展车船税、房产税等零散税收查补工作,有效防止税基流失。三是硬化督查考核。突出财政收入质量,更加注重均衡性考核,更加注重申报期税款入库比重,防止月度、季度间收入的大起大落,促进财政增收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可持续,努力将经济发展成果充分体现到财政增收上。
二、坚持重点重抓,大力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全面落实国务院《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和省《关于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切实发挥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产业创新、城市提升“双十”工程实施,加快推进我市融入“一带一路”步伐。大力支持“4+3”新兴产业培育计划,促进“千百十”工程加快实施,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515”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创投基金,以股权、债权方式合作,设立专业产业基金,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集聚发展,支持制造业中高端发展。适时适度向新能源企业、战略资源利用企业投资,开辟长效财源增长点。鼓励金融机构将用政府债券转换出的贷款规模优先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和涉农企业。二是力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综合配套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向“两区两城”积聚,落实扶持环保科技、现代物流发展政策,支持国家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等载体平台建设,增强创新驱动力。加大对高速铁路、内环高架路网、空港海港等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大力推广PPP模式,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性项目投资和运营。三是支持融资平台发展。积极主动促进政府融资平台做大做强,通过代建政府性资产、签订回购合同、安排一定的现金流等方式方法,促进现有平台整合提升,有效发挥融资主体职能,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按照“适度负债、负有偿还能力的债、永续负债”的理念,引导政府融资平台实现融资方式三个转变,即以商业银行融资为主向政策性银行融资为主转变、以金融机构直接融资为主向资本市场间接融资为主转变、以中短期融资为主向中长期融资为主转变。四是压降企业税费负担。扎实推进以“三金”促“三贷”工作,积极发挥财政风险资金池功能,推动贷款利率的普遍下调,有效缓解融资难题,减轻企业负担。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确保国家各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落实到位,受惠面达100%。落实重点群体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稳步推进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营改增。积极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推进普遍性降费,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明令取消、停征和减免收费基金的各项规定。
三、坚持创新创优,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一是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快部门预算标准体系建设,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改变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完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探索推行中期财政预算规划管理,试编市级三年财政滚动规划。及早启动2016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二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税制改革,积极应对“营改增”扩围、消费税改革对我市的影响。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三是创新财政管理机制。加大对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等6类资金的清理力度,大力盘活存量资金。严格国库资金对外借款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继续推进“一拨变双改”工作,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严格落实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促进各类引导资金及早发挥效益。不断扩大绩效管理范围,健全财政资金全过程绩效评估体系。积极争取政府债券发行额度,优化债务结构,严控债务规模,有效防范财政风险。继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下属国有企业改革,大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
四、坚持务实落实,及时足额兑现民生政策。全力支持民生幸福工程建设,不断充实民生保障内容,牢牢托住社会政策底线,确保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全力保障基本民生。支持实施新水源地建设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十大工程,推进城市和农村河道专项整治。认真落实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养老金提标财政补助,全力保障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行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所需资金。支持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困难群众保障援助和托底救助全覆盖。二是努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支持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加快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建设,提高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大文化惠民工程投入,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三是大力支持为民办实事项目。支持加快保障性住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农村面貌改善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市政府20件为民实事所需财政资金全部及时落实到位。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