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阳升:关于赴金坛市薛埠镇开展“三解三促”活动的调研报告
江苏省财政厅纪检组长 徐阳升
根据省委要求和厅党组的部署,4月22日~26日,我与分管处室的3位同志赴金坛市薛埠镇,重点围绕财政支持“三农”政策落实、加快推进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开展了“三解三促”驻点调研活动。
一、驻点调研的基本情况
历时5天的驻点调研,我们一行吃住在企业招待所,行走在乡村田间,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调研任务。一是召开六个座谈会。先后到致和村、上阮村分别召开了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座谈会,进一步了解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在镇政府分别召开了镇级涉农相关部门座谈会和财政所专题座谈会,围绕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整治、基层财政建设等内容,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实地考察涉农企业。先后参观了由财政扶持的农业项目,包括宝盛园、一号农场、鑫品茶场、致和村农民集中居住区、上阮农业产业园和农田水利建设等。三是参加田间劳动。利用半天的时间,在东进村义务植树园,与部分大学生村官及村民一起参加了植树、树苗抹芽等田间劳动。
二、薛埠镇村发展的主要特点
驻点调研期间,我们通过座谈、走访、考察等,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充分感受了“率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理念给城乡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一是镇村工作思路清晰。薛埠镇立足丘陵山区实际,依托茅山景区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高起点规划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通过规划重点引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加强对辖区内山地、林地、耕地、水库、塘坝等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致和村、上阮村分别利用紫云湖生态旅游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带动当地发展旅游服务业和特色种植业。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有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提档升级,实现由过去传统的水泥建材、服装制造、医药化工、茶叶粮油和畜禽养殖,向特种材料(纯钛、高合金钢)、高端汽车零部件、资源再生利用、优质果林、珍稀养殖、茅山旅游等新兴产业转变,特别是在近两年的招商引资中,新能源新材料工业项目达8个,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各2个,与高校科研单位签约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三是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通过与村民代表座谈,我们了解到财政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和涉及惠农的各项补贴,包括水稻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都能落实到位,农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党和国家的惠农富民政策深表感激。在致和村,群众只交70元就能参加新农合,村里还从集体收入中为每位农民补贴20元,同时,每年村委会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特困户的照顾和补贴。从镇里推进农业科技入农户的实践情况看,去年镇里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多场,受训农民达4800人次。全镇农民各种专业合作社达120家,入社社员23100多人。镇里还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村里雇用当地的老百姓,实行垃圾专人收集运转。四是干部敬业群众拥护。在致和村的公示栏,村里的收入和支出适时全部向村民公开。在上阮村,村支书刘保龙是位老党员,在和他的谈话中,我们得知:90年代,乡里想调他任副乡长,他却婉言谢绝,带着对村民的感情和责任,一干就是30多年。这么多年,村里没有发生一起刑事犯罪案件,他的工作方法就是村委不回避矛盾,注重与村民的协调沟通,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村里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负责村里每一笔费用的审查和公开。村里专门成立了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社,并负责代表农民集体与项目投资方沟通,且不收取任何费用,村民对村务管理很放心。而村支书刘保龙虽然收入不高,但他却在三届村支书公推直选中连届高票当选,成为群众信得过的致富领路人。
三、制约镇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薛埠镇地处金坛西部、茅山东麓,属革命老区。该镇是由原先的5个乡镇和4个国有林场调整合并而成,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区域特色和生态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在座谈调研中,我们发现制约薛埠镇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环境制约。薛埠紧挨茅山景区,生态资源丰富,对当地的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商要求非常高,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以致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客观要素支撑保障存在明显落差,突出表现在重大项目推进缓慢,招商项目落地难,导致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二是土地制约。丘陵山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林地多、良田少。仅薛埠镇就有公益林11万多亩,几乎每个村都有公益林,仅茅东国有林场就有3万多亩。这些林场的植被已划入生态功能保护区,禁止砍伐,不仅产生不了直接经济效益,每年村里还要出管护费用,客观上对镇村的土地规划利用也产生很大影响。三是资金制约。从薛埠镇村分布看,中心镇建设、茅山旅游板块建设、上阮现代农业园、紫云湖生态旅游项目等都是镇里实施的大项目、大工程,由于供水、供电、道路、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本高、资金不足,导致项目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镇村经济的发展,与群众的期盼也形成很大的反差。四是人才制约。从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看,现有镇村干部中,按照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基础人才不足,特别是茅山旅游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需要大力引进创新型、科技型人才。从当前地方经济和农村留守人口的构成看,除财力不足外,妇女、儿童、老人占当地人口的70%左右,严重阻碍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四、关于加快薛埠镇村发展的几点思考
从薛埠镇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情况看,我们认为薛埠镇虽然所辖的区域生态优势明显,但是经济社会发展所承受的限制条件很多,如何立足自身扬长避短,形成符合丘陵山区特点的镇村经济,我们作了如下思考:
一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也是省委实施“八项工程”的重要任务。薛埠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就是处理好发展质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应坚持在增量上做文章。把薛埠的发展纳入茅山旅游板块进行定位和规划,严格招商引资项目的门槛,更加注重对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农业产业的引进,提高产业与环境的融合度,保持风景区域内有序有效开发。在致和村座谈时,村民代表都迫切希望有好的农业特别是观光农业项目入户,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应坚持在存量上做文章。加大对现有化工、水泥等高污染产业的监管,严格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加大污染排放的处罚,督促企业提升科技创新和自身治污排污的能力。像致和村的陶土开发的稀缺资源性小企业,一方面要引入研发和深加工设备,提升稀缺资源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强管控,实行资源保护型开发利用和土地复耕。同时,村里的苗木花卉产业,也要注意保护当地土壤资源。
二是坚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合作社并重。针对薛埠镇的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我们认为薛埠镇的农业产业应该定位为:“以旅富农、农旅互动、循环发展”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以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农业科技园区、森林公园项目建设为依托,辐射发展旅游服务业,更好地改善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带动农村人口结构的转变和农民增收。比如,在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多渠道进行融资,加快推进项目主体建设和配套建设,尽快形成园区产能。同时,坚持把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的主体来抓,成立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服务农业生产经营。在我们调研的两个村,致和村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上阮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都是帮助农民开展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土地集约使用效率。今后还应在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和提升服务能力上多下功夫。
三是合理有序地推进村庄规划和农民集中居住。新农村建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但是又不得不推进。从目前全省的情况看,建制镇和集镇人均占地164平方米,村庄人均占地175 平方米,特别是对于薛埠丘陵山区自然村农民居住分散的实际,土地利用形式粗放、利用强度低。如致和村的紫云湖项目,如果实施农户集中居住,与现有自然村分散居住面积相比可节约土地70%。在致和村,如果不实行集中居住,所需投入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污水处理、用电、饮水等工程,成本太高,且设施的利用率低,因此推进村庄科学规划和农民集中居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致和村,村支书季荣庆说,由于村里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十分期盼改善现有居住条件,村委的民意调查显示,同意拆迁集中居住的农户占调查区域总数的98%。在走访已实行村民集中居住的农户时,他们对政府实施农民集中居住、改善居住条件非常欢迎,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与过去相比大有改善。
四是努力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推进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保持农民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现在依靠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种植水稻致富已极不现实。据初步测算,一亩水稻毛收入约1300元左右,而生产成本就接近1000元(包括300~350元的化肥、120元的农药、插秧机租用300元,农田灌溉水电费用100元,机械收割费100元),农民忙一季水稻实际收入每亩只有300~400元。而据村民反映收入相对较低的,也大多集中在有5~7亩地的农户。在致和村,收入相对较高的农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承包10亩以上茶园的,可以作为茶叶公司的会员享有良种茶种植,良种茶每亩收入4000元以上,且茶叶的价格有保障;一种是从事苗木花卉种植。在上阮村,我们发现土地流转农民的家庭收入构成主要包括:流转土地收入700元/亩左右(以500斤稻谷的市场价折算现金),加上国家给农民的各项补贴,每亩收入在1000元左右,其次就是农民自身劳务收入。总的来看,上阮村农民土地70%左右都已经进行了流转。因此,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途径,从上阮村的实践看,切实可行的就是通过引进旅游观光农业、科技农业项目,推动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特色种植,加大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在保护农民土地基本收益的基础上,拓展农民收入渠道。
五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和保障作用。从座谈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村级党组织的作用明显,特别是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应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的服务和保障功能。第一,选好配强村委班子。俗话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通过村组党组织换届选举、完善农村自治制度等,把有激情、能力强、作风实、群众公认和拥护的同志充实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来,只有选好致富带头人,同时结合镇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才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第二,打造新型农民队伍。在上阮村座谈时,村支书反映目前村里的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他们正着手建立劳务公司,一方面希望吸引村里外出务工有知识的青年返乡通过专业劳动技能培训,保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部分劳务需求,另外通过劳务公司引进外地懂技术的年轻人才填补劳力和技术空缺。因此,村委应发挥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通过参加镇里组织的农民技术培训,或自行组织符合工作需求的技能培训,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新型农民队伍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三,维护稳定维护农民利益。薛埠镇的行政村和自然村相对比较分散,座谈中村干部反映目前农村治安维稳压力大,集中在盗窃案件发生多、土地二轮承包的使用权纠纷多两大难题。因此,村委必须组织一支相对稳定的治安义务巡查队伍,才能有效保护留守农民的人生财产安全;对土地承包引起的纠纷,应加强与镇司法所联系,争取法律援助服务,努力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