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财政局六项创新举措确保社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近年来,沭阳县财政局始终坚持以创新思路开展工作,以创新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举措谋求突破,不断推进财政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内容方法的改革创新,切实把财政工作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财政工作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通过创新社保资金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社保资金安全性、完整性,不断提高提高社保资金使用效益,真正发挥社保资金“减震器”和“安全网”作用。
一是创新民政优抚经费管理模式。县财政局经过认真调研,在全省率先实行优抚资金县级“一折通”发放,目前已将1.5万名优抚对象生活补助资金全部纳入县级统发,发放资金由县财政垫付,通过县乡往来结算。县财政局在优抚资金县级“一折通”发放中坚持做到“三个到位”:保证优抚资金安排到位。为确保优抚金及时足额发放,县财政在调度资金方面优先考虑优抚经费的拨付;保证发放要素统一到位。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发放对象、发放标准、发放时间;保证优抚资金监管到位。财政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核、参与对优抚资金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要求基层财政所每月对人员信息进行核查,较好解决了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发放不及时、标准不统一等老大难问题。
二是创新新农合报销经费支付管理模式。对新农合报销经费支付实行“双印鉴”管理模式,防范各种财务风险,构筑新农合资金安全“防火墙”。具体程序是:县合管办按月审核汇总各定点医院及参保人员申请补偿支付的医疗费用(含县外就医费用),加盖县卫生行政部门财务专用章后交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并加盖财务专用章后,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下达付款通知,由代理银行办理资金结算业务;代理银行根据支付凭证及卫生、财政部门的财务专用章(即双印鉴),直接将资金转入定点医院或参保人员的银行账户;按月审核县外住院治疗和外伤病人医药费报销,及时兑现支付,实行“一折通”发放,减少中间环节,方便病人尽早领到补偿金。
三是创新民营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为切实解决该县医院改制后,民营医院出现无专职会计人员,财务管理较为混乱,财务报表不规范统一、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问题。县财政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及时出台了《沭阳县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要求全县所有医院设立财务室、配备专门会计人员、统一使用会计软件、出具统一会计报表。在全市率先实现民营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大大提高了本县医院会计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
四是创新市内医保结算模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医保“一卡通”信息系统,实现城镇职工和居民参保人员在宿迁市内任一家定点单位就医购药均可直接刷卡消费,住院费用网上实时结算,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员跨参保地就医,不仅免去参保人员为了报销在就医地、参保地来回奔波之苦,还有效解决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费用垫付多、负担重等问题。
五是创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村级卫生室基本设备配备,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对达到省验收标准的村卫生室,县财政给予每个村卫生室 1.5万元补助。提高村医待遇,县财政预算安排每人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以购买服务形式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40%用于补助村医;积极落实村医养老保障,将符合条件的村医全部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六是创新新农合信息管理模式。建成“县、乡、村”三级覆盖的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方便参合农民就医缴费,实现了“一卡通”。保障农村群众用药安全,规范乡村医生进药渠道,强化对门诊统筹补偿的监督。通过网络实时掌握医疗费用、控制次均处方费用,对门诊实施补偿有效监管,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宏观管理。通过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查询统计功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种数据,实时监控,全面分析,为合理调整补偿方案和标准提供依据。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