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江苏财政新闻联播

东台财政事业:十年发展成就辉煌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东台财政事业实现新跨越的十年,全市财政综合实力快速壮大,保障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不断提高。

  大力支持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发展后劲

  十年来,东台市财政局全面对接中央、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支持苏北加快发展的各项财政政策,积极落实上级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服务经济发展,通过市本级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等途径,为重点企业运行、重点园区建设、沿海大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等提供资金保障,形成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重抓财政收入组织,坚持培优化结构与提高质量共抓,健全月初对接目标任务、月中跟踪督查推进、月末考核公布的收入组织机制,强化“镇财市管”联络员制度,建立综合治税网络平台体系,促进了财政收入及时入库。镇区财政发展壮大。2011年镇(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5亿元,是2002年的9倍,年均增长27.7%;财政总收入亿元镇(区)11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镇(区) 7个。市财政实行财力下倾,对镇(区)转移支付规模逐年扩大,2011年镇(区)财力14.25亿元,是2002年的6.2倍,年均增长22.4%,推动了镇(区)协调发展。企业支撑作用明显。2011年,全市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77家,其中工业企业44家,纳税超千万元、2000万元、5000万元工业企业分别为22家、11家、3家,磊达集团纳税2.27亿元。财政“蛋糕”显著增大。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2005年、2010年、2011年分别跨越10亿元、60亿元、80亿元大关,今年将突破百亿元,是2002年的16倍,年均递增31.6%,总量10年翻了近四番,平均两年半翻一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5年、2008年、2011年分别跨越5亿元、10亿元、30亿元大关,今年将突破40亿元,是2002年的13.3倍,年均递增29.5%,总量10年翻了三番多,平均三年翻一番。东台市对中央财政贡献不断增多,2011年上划中央收入14.30亿元,是2002年的5.9倍,年均增长21.9%。东台市连续5年被省政府命名为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

  精细管理提升绩效,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十年来,全市实施了部门预算、投资评审、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构建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政监督“四位一体”的体制和机制,市财政局连续5年被省财政厅表彰为全省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首开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先河。2010年在全省率先组建县级绩效管理机构,确立“专项资金申请有目标,资金使用有责任,项目实施有效益”的财政资金使用新模式,全市30万元以上的财政专项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监管,接受专职的评价与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进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拓宽了监管领域,完善了营运体系。全力创新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机制。2006年以来,出台了《关于加强上级财政扶持项目申报与建设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农业项目申报及建设工作的意见》、《财政支农项目精细化管理程序》等文件,建立项目申报承诺制、财政支农项目报市审批制等制度。镇级财政管理得到加强。2006年起,全市施行“镇财市管”体制,出台《镇级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意见》,加强对补贴性资金、项目资金、镇级财政预算资金、镇级财政账户设置、镇(区)专项资金、镇(区)债务以及村级资金的监管。现代国库制度基本建立。财政收支预算执行管理模式和财政运行机制实现重大变革,税收收入电子缴库系统、非税收入集中收缴系统、市直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镇财市管系统全面覆盖,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财政资金集中统管、预算单位账户管理、财政部门内部资金控制等制度全面建立,基本建成以收入直达、支出直通、资金统管、信息支撑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首次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今年首次试编市本级2011财政年度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全面反映市本级政府财务状况和收支结果,并对财政中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专题分析。在全省县级财政部门率先试行“全口径”政府采购预算。2003年率先在盐城实行政府采购管采分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推行“淘汰制”的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得到规范,支出行为得到优化。

  保障民生构建和谐,加大民生资金投入

  十年来,全市财政支出逐步向保障公共需要倾斜,各项民生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2011年全市民生支出34.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3.6%,是2002年的12.4倍。支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构建科学的财政支农政策框架体系,2002年至2012年,全市安排财政支农资金10.79亿元,年均增幅25%;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内安排支农资金2.82亿元,增长20.74%,比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幅高11.94个百分点。大力实施“乡间彩虹工程”,2003年-2011年,全市多元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建成农村公益性桥梁706座。2008年以来,筹集农村植树造林奖补资金2500万元,支持道路、村庄、集镇、园区四大绿化工程;2010年以来,市本级财政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280万元,支持农户新发展钢架大棚设施种植面积6200亩。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十年来,全市财政社会保障和卫生医疗支出29.32亿元、年均增长19.9%,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从就业人员扩大到非就业人员,从城镇居民扩展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均标准由2002年的508.8元提高到2011年的1285元。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今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将分别达到80-95%、70-80%和70-85%,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其中新农合补偿比例比2003年翻一番。低收入者生活保障标准多次提高,年均增幅高于同期CPI增幅,多数项目增幅高于GDP增幅,一些项目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2002年全市教育总投入1.66亿元,2011年达11.37亿元,年均增长21.2%。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苏北率先通过省教育现代化验收。积极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同步增长。出台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形成稳定增长机制。安排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完善扶困助学体系,出台涵盖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的各类助学金,和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免学费、苏北就业大学毕业生学费补偿、高校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政策,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和均衡发展。2009年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债务1.14亿元。

  改进作风建强队伍,打造最佳财政环境

  大力倡导“聚财为公、理财为民、勤勉务实、争创一流”的东台财政精神,不断提升财政干部的执行力、战斗力,该局连续5年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连续15年被表彰为东台市综合先进部门。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开展学习型机关和党组织创建活动,促进教育成果转化。在内容上,突出政治理论,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品行教育;突出业务培训,推动财政干部科学理财;突出道德教育,宣讲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在形式上,注重本部门业务骨干专题辅导、“走出去”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引进来”邀请专家培训授课相结合,今年6月与东北财经大学联合办班,70多名同志参加在职教育培训;开展持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十年来送教到各镇,培训两万多人次。大力弘扬财政文化。每年初都组织党员干部围绕重点课题开展调研,年底评选表彰“十佳”创新成果。大力宣传财政工作经验、先进典型,推动财政干部锐意进取。全局争创全国、省和盐城市文明单位,各直属单位争创文明单位和窗口,命名表彰成绩显著的财政所、科室(单位)和个人。推进干部公推差选。先后两次组织中层干部轮岗、竞岗,优化了科室职能和干部结构。注重扩大选人视野,分别拿出两个镇财政所长、三个局机关工作人员岗位,面向全市公开选调。坚持在重点工作推进中发现使用干部,2010年以来,20多名年轻同志通过竞岗测评,被选拔到中层干部岗位。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围绕审批项目最少、流程最优、办事最快目标,出台绩效考核办法及“十二个不准”的纪律要求,形成争当学习型、服务型、规范型、和谐型、廉洁型财政干部热潮。创建党建特色品牌。今年7月,启动“聚财理财、共建和谐”党建品牌创建,强化党员干部宗旨观念,促进组织建设提质增效。深化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2011年活动主题分别为“服务创新展风采、科学理财当先锋”、“立足岗位争先进、服务发展创一流”,今年的“迎接十八大、保持纯洁性”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强化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理念,全力打造全市最佳服务单位、全省最佳财政环境,不断谱写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