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购买 江苏521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全覆盖
一棵树生长50年,砍掉卖钱,最多300美元;按生态效益计价,接近20万美元!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际,盱眙县农民施少建虽不知印度教授达斯的这两笔账,但他明白:承包300亩生态公益林,自己一年能从省里拿到2000多元,还给乡亲们造了座天然氧吧。
江苏经济发达,生态负荷大,至去年,森林覆盖率为1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尚未实现的指标之一。发展生态公益林,是扩大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省林业局林政处戴宁江说,到12月初,今年江苏生态林补偿金全部到位,补偿面积比去年增长近20万亩,达到521.2万亩,其中国家级103.5万亩,省级417.7万亩。至此,江苏实现了生态林补偿全覆盖。
2007年,江苏省施行《江苏省生态公益林条例》,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推行生态林补偿。国家级生态林由中央财政买单,而省级则由省财政补偿。补偿主要发给造林、护林主体。生态林不许大面积采伐,有正当理由,如改造低效林采伐,也须经过林业部门审批。全国生态林补偿标准整体较低,最高不过每年每亩22元,而种植意杨,年均每亩至少获益500元。盱眙桂五镇农民高玉喜承包荒山种树,辛苦二十年,树大成林,被划入生态林,“195亩,一年补偿1000多元,不高,总比没有好。”去年,我省生态林补偿标准提高2元,今年又加5元,达到15元,居全国前列。林业部门希望,明年再增5元。目前,中央财政对国家级生态林仅补5元,我省参照省级补偿标准,由省财政补足缺额。
补偿标准连年提高,提高了利益攸关者的护林动力。盱眙林业局护林科科长朱玉璋说,生态林补偿解决了护林难。过去,林子被虫啃了,被人砍了,失火了,常常没人管。现在,全县600多人领补偿,从防虫、抚育,到管护、防火,样样尽心。桂五镇水冲港村村委会主任张跃华说,“每到祭祀节日,十几户承包人自动上山防火。”施少建的父母干脆住到山上护林。仅省级生态林,全省五年增长1.3万亩。
专家认为,生态林惠及所有人,由公共财政提供补偿,为社会购买生态公益,体现了受益者付费、建设者得益的公平原则,也为减碳提供有效路径。据南工大经管学院学者张长江研究,江苏林木蓄积量年均增长1002万立方米,需要消耗二氧化碳300多万吨,折合纯碳80多万吨,以国际碳税率计,固碳价值11亿多元。加上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增进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江苏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价值1200亿多元。(新华日报)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