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江苏财政新闻联播

江苏唱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部曲”

  为应对世界经济衰退造成的不利影响,江苏财政在“保增长、扩内需”系列举措中,把实施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作为重中之重,从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鼓励发展新兴产业,落实鼓励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三个层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江苏省财政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对省级财政性专项资金进行整合集中使用的要求,将原有的11项科技专项资金整合成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下设5个小项,当年江苏省财政安排16亿元,并会同省科技厅及时制定了《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暨5个专项管理办法。

  一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安排自然科学基金7000万元,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实施595个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二是支持实施科技支撑计划。安排2.2亿元,支持实施403个工农业、社会公益和重要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科技支撑项目。三是支持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安排2.5亿,支持实施203个科技服务平台项目,进一步提高江苏科技平台的公共服务能力。四是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江苏省财政安排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0亿元,支持实施108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预计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96.39亿元,将年新增产值434.5亿元,利税116亿元,创汇11.2亿美元。五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安排2000万元,支持实施126个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项目,促进国际技术引进与合作研发,吸引海外科学家到江苏发展,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活动。

  其次,支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支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根据省委、省政府对省服务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同时结合江苏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扶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务和科技服务业等生产型服务业,并加强对粮食及其它农副产品物流市场建设的支持,加强对苏北地区有比较优势的能吸纳较多就业人员的传统服务业的支持。为更好地发挥专项引导资金在促进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调动各地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引导资金的使用进行了调整,实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激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即:奖励额度的确定与各地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对全省的贡献率、投资的贡献等指标挂钩。全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资助项目经专家评审共确定资助68项,项目总投资331 亿元,建成后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 3531.4亿元,新增利润 40.6亿元,新增税收 33.6亿元,新增就业 20.7万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专项发展资金整合后,省级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由2亿元增加到3亿元。为用好此项专项资金,认真分析了江苏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近期软件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并对如何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促进软件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了《省级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特色明显、产业化成熟度高、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重点软件企业做大做强和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示范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建设,以推动江苏重点软件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江苏软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日前,《暂行办法》已报省政府审批。为保证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对不同类别项目,专家评审指标体系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针对分类别项目特点及产业发展要求分别建立,并就此多次与省信息产业厅进行磋商、修改。目前,省级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项目评审已进入现场考察和答辩阶段。

  根据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的要求,制订出台《江苏省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草拟《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离岸服务外包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寻找促进江苏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途径,提高资金扶持的效率,推动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鼓励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实施新一轮“双倍增”计划,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由加工向研发转变。

  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新产品开发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为目标,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推动企业加大自身研发经费的投入。江苏省财政资助新产品开发项目141项,补助资金5450万元,其中企业自主研发94项,占66.7%,属于国内首创项目有107项,占75.88%。这些项目实施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5.6亿元,实现利润7.35亿元,税金3.07亿元。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促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231个,资助财政资金7000万元,重点资助全省35个经国家和省认定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已申请专利258,发明专利136件,预计项目完工后可新增销售收入48.6亿元,新增利润10.37亿元,新增税收6亿元。

  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江苏是传统产业的大省,为引导和扶持传统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和集成技术创新资源,实现公共财政的普惠制。对全省产业集聚区全面调查,在掌握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将主导产业销售在区域内占工业销售50%以上的342个产业集聚区设定为财政扶持项目库,选择其中服务面比较宽,技术水平比较高的142户区域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资助5000万元。每年为区域内的15500户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定向培训人员24.48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再则,落实鼓励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积极推进环境价格体系改革。一是根据《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相关要求,按照《江苏省节能及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资助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的技术改造项目、节能新技术、节能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以“三废”资源化为目标的产业链延伸项目、重点流域化工行业的清洁生产项目。二是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对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试点范围、对象及收费标准进行了深入调研,在研究制订《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明确了实施细则,为2009年在太湖流域全面试点创造了条件。同时,多次主动与财政部联系,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在江苏成功举办了试点启动仪式,对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江苏环境价格改革、污染物减排和太湖环境治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推动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根据江苏省政府《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试行)》和《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资源区域补偿试点方案》要求,着手开展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四市环境区域补偿试点工作,按期完成了试点阶段的工作,为逐步推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积累了经验。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