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打破非税收入“部门所有”界限
激活可用财力“政府统筹”路径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中,姜堰市财政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创新推出“打破非税收入部门所有界限,激活可用财力政府统筹路径”项目。具体内容和目标是:规范收费行为,改革收缴方式,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实时入账、财政统管”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将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并纳入政府预算统筹安排使用。打破部门和单位的支出安排界限,对没有规定专项用途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收入,除核定必要的征收成本外,作为预算财力统筹用于改善民生等支出,规范社会分配秩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
为确保“打破非税收入部门所有界限,激活可用财力政府统筹路径”这一新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该局在推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创新推出“三项工程”,使非税收入收之有法、管之有据、用之有效。
一、清源工程:三查并举,摸清源头隐患。
一是清查资产。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全市70户行政单位和182户事业单位的资产全部见底。清查过程建立资产清查结果公示制、资产清查工作咨询举报制和审计监督制,确保资产清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排查项目。用半年时间对全市所有执收单位的所有收费项目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排查。组织执收部门自查上报职责范围内的非税收入项目,市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办公室逐一审核后反馈给各单位,广泛听取执收单位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各单位对初审情况提出意见后上报给市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办公室,经审核确认后,统一编制《姜堰市非税收入收缴目录》下发各执收部门执行,同时将非税收缴标准向社会公布,并报相关部门统一备案。三是核查缴款。重点核查各项非税收入是否按规定缴库或纳入专户统管,有无隐匿收入、私设“小金库”现象。为了加强对“三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全市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一名市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财政局,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同时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签订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责任书,将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落实。
二、堵漏工程:三管齐下,堵严漏控关口。
一是“以票控费”堵漏收。出台《姜堰市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实施细则》,对票据种类及其适用范围,票据的领用、保管和核销,票据使用的监督检查等予以明确规定,清理归并现有的70多种票据,统一使用具有收据和缴款凭证双重作用的《江苏省姜堰市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购领、对账、核销等工作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和完成,各单位部门开票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票据全部信息传送给财政部门,实现“以票控费”。二是“联网监控”堵漏缴。全面使用财政部统一研制开发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管理软件,所有执收单位通过党政网或拨号上网方式可以随时查询到非税收入解缴情况。依托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建立市级非税收入局域网,实行各单位与财政、银行的非税收入收缴联网,将每笔款项的收缴置于非税网络系统的实时监控之下。三是“阳光裁量”堵漏管。在对减、缓、免征收历史遗留问题统一清理归并的基础上,将减、缓、免程序和权限进行细化、量化,明确具体情形及不同级别人员审批权限和程序,规定基本情况相同的征收项目数额标准应当相同。同时,加大程序审批透明度,按照执法依据、过程、结果“三公开”的要求,对所有行政征收减、缓、免一律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
三、整合工程:三力竞发,搭好发展平台。
一是激活力,搭建资产经营平台。下一步,按照“权属清晰、管理统一、处置公开、利用高效”的原则,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和土地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将房屋和土地全部划归市国资委持有,部门、单位的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变更或直接办到国资委名下,国资委用经营性资产对市国投集团公司增资或组建新的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对政府注入的资产进行拍租、拍卖,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净收益上缴财政,纳入政府预算统筹安排。二是借外力,搭建资金融通平台。公司以有效资产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增加融资能力,解决经济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三是挖内力,搭建绩效管理平台。没有规定专项用途的非税收入,除核定必要的征收成本外,作为预算财力统筹用于改善民生等支出。各单位在申报支出项目时,必须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明确提出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市财政局职能科室组织评价,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评价结果。同时,取消各部门自行出台的一切与非税收入征收挂钩的奖励、福利政策。
实践证明,“打破非税收入部门所有界限,激活可用财力政府统筹路径”项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市纪委栾立平书记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专题介绍了我市推进非税收入改革的成功做法。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通了方便群众的“绿色通道”。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实现了财政、银行、执行单位三方联网,极大地方便了缴款群众,改革前缴款者必须要到执收单位指定的开户银行,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任一银行网点进行缴款,均能及时到达财政指定账户。
二是实现了解款提速增效。财政票据做到了微机管理和计算机填制打印模式,实现了票领、库存和使用情况的实时管理,新开的电子票10日不缴款就作废,结算解款的进度较以往大为提速。同时,也杜绝了“阴阳票”现象的发生,票据使用更为规范。
三是净化了非税执收环境。非税收入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实行计算机管理,“减免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的做法,既有效制止了乱收费的行为,也杜绝了执收单位乱减免现象的发生。
四是支持了相关配套改革。将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纳入政府预算进行统筹管理,一方面避免了单位部门之间的贫富不均,有利于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截断了“小金库”的主要资金来源,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