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湖南财政新闻联播

湖南省常德市财政局:三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
促进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来,湖南省常德市财政局着力从三个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既规范了权力运行,又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一、以简政放权为重点,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放管服”改革。贯彻《预算法》“预算单位是本单位预算执行主体”的要求,支持和保障预算单位依法依规行使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会计核算权,取消对授权支付的再审核,实现授权支付直达,充分还权于预算单位;扩大授权支付范围,自2020年7月1日起市本级除统发工资、专项奖金、扶贫帮困等拨款、政府采购限额以上支出、其他有特殊管理要求的支出等5类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外,其余支出均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授权支付比重提高至43%,比2019年同时期提高41个百分点,极大方便了单位用款,大幅提升国库资金支付效率;对直接支付取消原始票据审核,采用系统预警为主方式核实网上电子支付信息,让市直单位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同时,充分运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采取事中预警或止付、事后函告整改等方式,督促预算单位规范国库资金支付行为。

  二、以管办分离为重点,推进投资评审“放管服”改革。2019年在桃花源管理区试点将项目投资评审全部下放,委托造价咨询机构实行评审,市财政采购专业机构对委托评审项目进行监督、稽核,确保评审质量;在2017年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30万元限额内维修改造项目实行预算包干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将部分项目限额标准提高到60万元,集中精力评审重点重大预算项目和积压结算项目;积极规范评审技术,对正在实施的、政策未明确界定的、具有自由裁量权的评审技术和工作中暴露出的新问题,会同审计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3期技术规范,大大减少了评审对账中的争议;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对中介机构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特别是引入省内一流企业参与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评审,进一步激活本地项目评审市场,政府采购造价咨询机构达到27家,较上一轮增加11家;通过强化绩效考核、规范评审程序、严格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强对中介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制约,进一步促进了评审提速、提质。近6年市本级年均评审项目1048个、评审金额111.72亿元,连续6年在100亿元以上高位运行,评审完成量在省内仅次于长沙;今年1-10月,市本级共完成评审项目932个,评审金额68.87亿元,审减金额15.55亿元,综合审减率22.58%;滚存结余项目473个,比2019年底下降27.9%。 

  三、以电子采购为重点,推进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调整政府采购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督,除进口产品核准、非招标政府采购方式审批外,其他事项全部实行备案制,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特别是全面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建设,采购日常管理、电子化交易、行政监督、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功能均在线上运行,并从今年9月起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实施的政府采购项目全部启用电子化交易,真正实现让网络数据多跑路,让采购单位少跑路;充分运用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对市场主体异常行为进行研判和预警,今年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了2018年以来工程类政府采购项目中的两起“陪标王”“围标串标”问题线索,并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推动营造政府采购领域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5月6日,湖南省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在常德市上线运行,市县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货物、服务、工程均在电子卖场进行交易,实现市场行情可查、商品价格可比,有效提高了采购透明度和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738家采购单位完成线上交易27229笔,成交金额近3亿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