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财政“三项措施”助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沅陵县是五强溪库区移民大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和革命老区县。全县总面积5852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个便民服务中心、403个行政村,共67万人。自2014年11月该县被国家农业部、银监会等13个部委列为全国第二轮国家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该县县财政部门紧紧围绕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试点工作目标,以解决“放贷难、贷款难”问题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助力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成功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沅陵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助力搭建银农联结桥梁。2014年,该县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管理服务机构,县设金融改革办、乡(镇)有金融服务中心、村(居)有金融服务站。县财政将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经费和县、乡、村三级金融管理服务机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80万元保障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和金融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在政府、金融机构、农村群众之间搭建起一座银农联结的桥梁,有效降低银信部门的信息成本和执行成本,提高贷款办理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农户办理贷款过程中的交通和时间成本,让农户享受到了金融服务的便利。2014年以来,该县三级金融管理服务机构累计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产业大户向银行推荐贷款2.5亿元,协助县农信社收回不良贷款本息9,235万元。同时,建立奖惩工作机制,县财政每年对达标信用乡镇和信用村分别按1万元、2,000元工作经费进行奖励。同时,对乡镇党政一把手个人按2,000元标准进行奖励。截至目前,已开展奖励二次,共发放奖励资金106万元,有力调动了乡村干部金融管理工作极积性。
二、助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村村通”奖励资金46万元,在全县403个行政村(社区)设立金穗助农服务点并布放“智付通”机具478台,将商业银行业务服务窗口延伸到最基层,实现了农村支付结算“村村通”,让农民可在村内办理小额取现、转账、余额查询、各类缴费等金融服务,满足农民金融服务需求;推进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了153个贫困村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任务,并以此为平台,发挥农商行、农业银行等主联系行作用,积极推动扶贫小额信贷、贫困农户信用评级、扶贫产业对接、支付服务“村村通”和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切实打通了贫困村金融服务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助力农村产权抵押平台建设。2015年—2017年县财政累计投入630万元用于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房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工作,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了农村不动产交易服务窗口,开展了农村动产所有权、农民专业合作社股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截至目前,全县实现林权抵押累计贷款1.3亿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4,200万元、农村房屋抵押贷款1.1亿元、农机具抵押贷款1,200万元,有效破解了农民贷款难题,使农村沉睡的资产变成了流动的资本,实现了农村物权与融资的有效结合,取得了“叶子变票子、青山变金山、荒地变宝地、资源变资本”的成效。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