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湖南财政新闻联播

宁远县:“四抓举措”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宁远县着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认真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不让一个贫困对象在脱贫路上掉队。

  一、抓实教育扶持“造好血”。扎实推进学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3年内新增小学学位20,610个、初中学位8,610个,187个村级教学点实现教学资源全覆盖。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今年来已资助贫困户学生7,162人、538万元,开展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18期895人。开展特殊教育扶贫,宁远县特殊教育学校是目前永州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共有特教专业毕业教师10名、体艺专业毕业教师3名、学生186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开辟教育扶贫新政,在全省率先实施“两补一统一”资助政策,即补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非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入园补助(1000人/年),不再区分普惠性和非普惠性幼儿园;补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小学1000元/人/年,初中1250元/人/年),不再区分非住宿生和住宿生;对在县外就读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家庭子女,与县内就读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的家庭子女统一资助政策和标准。

  二、抓实兜底保障“托好底”。加快“两线融合”步伐,坚持精准识别、严格程序,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兜底脱贫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给予政策扶持,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落实兜底保障,5月起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53/月(年3,036元),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全面完成城乡低保对象38,190户、51,329人(兜底对象2,551户、5,332人),清理后农村低保认定对象5,277户、12,213人(兜底对象1,538户、3,082人)。全面落实“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到90%,对特困供养人员、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参保的个人缴费部分分别按100%、50%的比例资助,对五保户、尿毒症患者、地中海贫血患者县内住院补偿起付线全免,对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扶贫特惠保”家庭综合保障保险的保费,政府给予90%、保险公司给予10%保费补贴;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实行政府兜底保障,减轻或免除个人负担。

  三、抓实易地搬迁“搬好家”。全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17,093人,2017年完成易地搬迁12,718人。该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了具有宁远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结合城区、园区、景区“三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实行就城、就镇、就园、就村、就路集中安置,促进产城融合、景城融合、城乡融合,有效利用周边资源,保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县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25个,其中就城就园6处、就镇9处,就村10条,所有安置点均靠近干道建设,就近就地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九嶷山乡盘江湾安置点处于九嶷山核心景区内,采取“旅游+安置小区”模式建设,依托核心景区辐射带动,参与民宿、餐饮、土特产等旅游配套产业,被列为全省农村住宅产业化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建设试点示范项目。

  四、抓实社会扶贫“聚好力”。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深厚氛围。突出织好社会扶贫网。探索互联网+社会扶贫新模式,将社会扶贫网试点与“同心帮扶”、“万企帮万村”、教育助学、医疗救助、民政救济、社会人士帮扶以及亲帮亲、户帮户结合起来,与智慧宁远平台、网格平台和电商平台结合起来,提升需求和对接的精准度,完成贫困户注册23,474户,爱心人士注册51,000余人,发布物品需求46,716条,成功对接26,501条,发布资金需求276条,成功对接64条。突出办好教育基金会。拨付启动基金1,000万元长筹设“宁远县教育基金会”,广泛动员、引导广大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慈善机构及广大群众进行踊跃捐资,最大限度吸收社会募捐资金,仅今年4月1日成立当天募集捐款331万元,筹建以来已资助贫困师生430万元。突出用好社会志愿者。以“农家孩子做农事、城里孩子进农家”为主题,利用暑假期间,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在校及待业大学生(贫困家庭学生优先)招募400名志愿者,协助乡镇(街道)开展社会扶贫网信息需要收集录入、第三方入户调查评估、村(户)基础台账资料完善。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