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财政局多措并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自2014年湘西自治州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以来,龙山县财政局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活动为契机,切实激发全员创建热情,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一、筑牢根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近年来,龙山县财政局始终把民族团结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摆在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创建过程中,紧紧围绕“人、财、物”三个创建根基,通过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组建创建办公室、邀请专家等保障创建人力;通过办公经费、创建经费、专项经费等保障创建资金;通过办公设备、办公场地、办公会议等保障创建物资。充分调动“人、财、物”的创建活力,使创建图片“飞”起来,创建资料“动”起来,创建方式“活”起来。同时,龙山县财政局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的成长和培养,切实发挥民族干部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得到有机结合,保障创建人才层层跟进。
二、营造氛围,扩大舆论宣传阵地。该局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重点,扩大舆论宣传,坚持正面引导,科学制定创建计划,层层分解创建责任,积极营造“人人思团结、人人渴望团结稳定”的浓厚氛围,利用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文化墙、举办《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讲座、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单位内部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护合法,制止违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做到了及时防范,及时处理。从法制教育入手,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经常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狠抓近年来州县涌现出的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的学习。同时,该局还把创建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平安家庭、文明个人等各项活动与民族团结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了具体的办法和制度,使民族团结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充实、更丰富。
三、搭建平台,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安排布置,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学先进、树典型,搭建人人创先争优的模范平台,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为契机,努力把做好民族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作为衡量财政工作的重要标准,把财政工作融入到维护稳定、增进团结、促进发展、创造和谐的大局上来。在创建过程中,开展知识竞赛、知识宣讲、民族团结主题报告会、民族团结演讲比赛、辩论赛、结对帮扶、民族文化活动进农村、篮球友谊赛、职工趣味运动会、爱心捐款、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阳光行动、无偿献血等丰富多彩的创建形式,并在创建过程中对先进个人、示范窗口、先进股室、平安家庭“四先进”进行评比,让广大干部职工在评比活动中,都根据自己的认识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对比,找出不足,迎头赶上,树立平等互助团结的民族观念,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
四、友好互助,民族团结意识蔚然成风。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该局领导身体力行,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为群众做出了榜样。局班子成员在工作中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大小事共同商量,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同时,局党组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积极鼓励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局领导还积极为各族干部职工排忧解难,各族干部职工只要家中有困难,局领导都会安排人员前往慰问和看望。在局领导的影响和带动下,该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蔚然成风。广大干部职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相互尊重风俗习惯,不论哪个民族,不论什么时间,谁家有了困难,都能伸出热情的双手。长期共同的工作和生活,培养了各族干部职工之间的深厚感情,也造就了一支政治可靠、作风正派、业务精通、凝聚力强的民族团结集体。同时,还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进一步规范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将日常工作与志愿活动相结合,坚持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三关爱”活动,将志愿服务精神进行到底。近几年来为累计开展扶贫慰问、交通、环保志愿活动20次,干部职工参与达1200余人次。
五、服务群众夯实地区发展基础。该局立足财政本职,始终坚持以实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为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服务地区发展。一是财政实力稳步提升。在创建中,通过教育和引导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奉献精神,勤奋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克服财政收支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增强财政实力。201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04亿元,同比增长15.2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5亿元,同比增长3.41%。二是财政资金惠及民生。坚持民生支出“预算优先立项、追加优先安排、拨付优先到位”的原则,加大了支出结构调整优化力度。2016年,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91亿元,同比增长10.64%,其中民生支出26.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73%。农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等支出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三是强化民族工作经费保障。2016年,该局就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落实公用经费16万元、专项经费258.5万元。其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少数民族工作补助经费50万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项经费200万元,创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活动经费8.5万元。另外,安排相关经费,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民族节日和民族庆典活动,大力支持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特色民居保护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民族企业发展,保证了我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助力精准扶贫,奏响民族团结和谐之音。2016年,安排工作经费,全力保障全县精准脱贫工作有序开展;全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46亿元,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支持“五个一批”和“十一项工程”;投入资金7309.2万元,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项目、村内主干道建设、“五小水利”设施、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亮化、“美丽乡村”试点和捞车河传统村落保护建设。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