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湖南财政新闻联播

常德:坚持“四个突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常德市石门县是常德市唯一的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目前全县共有贫困村108个、贫困人口45621人,贫困是最大的县情。今年来,石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相关脱贫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成“武陵山片区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坚持“四个突出”,坚持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攻坚,一切工作服从脱贫攻坚,一切工作服务脱贫攻坚,取得了较好成效。预计全年可实现脱贫17000人,贫困村摘帽57个。

  一是突出项目建设抓脱贫。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靠重大项目大投资、大建设拉动脱贫攻坚。抓好项目引进。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能源、矿产、农产品、旅游等优势资源,下大力引进了一批战略投资者。今年1-9月,共引进亿元项目20个,签约资金140.7亿元。抓好项目落地。优化前置服务,对重点项目做到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坚决兑现协议,兑现优惠政策,切实打通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强化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联系服务单位、一名乡镇(科局)主要负责人、一名派出所所长、一名项目所在村(居)党支部书记“五位一体”的项目联系责任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促进项目快速落地。全年安排重点项目67个,年度计划投资103.2亿元,截至9月底,开工在建项目56个,累计完成投资63.2亿元。抓好要素供给。先后出台《石门县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试行)》《石门县帮扶工业企业发展暂行规定》等政策文件,提出“十个加力”的工作举措,在财政资金支持、减负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用地用电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力,切实强化企业项目的资金、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

  二是突出产业升级抓脱贫。脱贫靠增收,增收靠产业。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筑牢了脱贫攻坚根基。在推进工业转型上,加大关停力度,淘汰一批产能落后、破坏生态的企业,关闭煤矿11家,关闭整合非煤矿山35家;加大技改力度,每年工业技改投入资金在10亿元以上;加大引进力度,新上一批低耗高效企业,形成了能源、新型建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8家,1-9月,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80亿元以上,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在推进农业转型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组织专业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形成了以柑橘、茶叶、养殖为支柱的农业产业。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引导贫困户人平新增1亩茶、养殖100只鸡,积极探索“公司+集体经济+贫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湘佳牧业合作实施“5000万羽石门土鸡精准扶贫项目”,村级以集体土地、贫困户利用金融扶贫贷款入股,年底参与分红,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目前,已在太平镇、壶瓶山镇、新铺乡等乡镇开展散养和集中养殖试点,其中新铺乡岳家棚村高标准土鸡养殖厂主体工程已完工。在推进服务业转型上,充分利用石门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发展以禅修度假、滨水度假、高山度假、乡村度假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产业,为贫困山区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三是突出城乡建设抓脱贫。坚持一手抓城镇提质,一手抓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在城镇,围绕“城在山水间、宜居新山城”的发展构想,着力把石门打造成为澧水流域的次中心城市。大力实施“三改四化”“城市提质”工程,实施20多条城区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改造,投资20多亿元的澧水风光带、石门市民之家项目即将开工。撬动社会资本近30亿元,新上碧桂园、书香门邸、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尧业城市广场、宝峰欣城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县城面貌明显改观。在乡村,大力实施美丽乡村百村创建示范、打造百里示范走廊的“双百工程”,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切实加强水、电、路、沼气、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蒙泉镇、皂市镇、壶瓶山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南北镇、壶瓶山镇列入全市美丽城镇建设试点,农村环境卫生村民自治模式得到环保部推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入省、市先进行列,秀坪园艺场纳入“国家美丽乡村示范片”。

  四是突出工作保障抓脱贫。坚持多途径、多方式强化工作保障,推动脱贫攻坚高效开展、快速推进。强化力量保障。实行驻村帮扶“三个全覆盖”,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即,县级领导包联全覆盖,全县52名县处级领导都联系有贫困村,89个贫困村(除省市帮联的19个贫困村)全部都有县处级领导结对帮联,一定两年,包干负责。驻村帮扶工作队全覆盖,所有县直副科级以上单位和部分线管单位向贫困村派驻帮扶工作队,由单位“一把手”担任队长,党员副职担任副队长并兼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同时安排一名干部任队员,副队长和队员脱产驻村开展工作,各驻村帮扶工作队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并实行挂牌办公。今年来,后盾单位已安排资金1598万元,“一把手”共到点村开展工作834人次。结对帮扶全覆盖,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帮联责任,对全县17260个贫困户都安排了一名结对帮扶责任人,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掉一人。今年来,通过结对帮扶共送慰问金328万元,涌现出了一大批结对帮扶先进单位和个人。强化资金保障。按照2年8亿元的目标,整合财政、部门、社会三大领域的扶贫资金,有序推进电力、交通、农田水利等“六件实事”,确保每个贫困村投入达到800万元以上。截至9月底,贫困村已投入资金2.6亿元,实施项目421个。强化责任保障。加强脱贫工作的考核,层层签订“军令状”,传导压力,落实责任,严格兑现奖惩,对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实现整村脱贫的,将追究相关领导和驻村工作队的责任,做到不换面貌就换人,不摘“穷帽”就摘“官帽”,无为浅为乱为皆问责。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