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切实加强财政金融联动 推动社会经济良性互动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重要支撑。株洲市切实加强财政金融联动,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效应,疏通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管道,推动制造业加快发展、做优做强。
一是设立产业基金。2015年,为支持轨道交通城市建设,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引导资金4.5亿元,推动成立30亿元的专项基金,有效探索了“财政资金—股权基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逐级放大的投入模式。2016年,株洲市争取国家、省级发展基金支持,轨道交通装备、航空产业将分别设立5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各类社会资金、金融资本支持动力产业发展。还将通过加大预算安排、盘活存量资金、整合现有专项资金等措施,由市财政出资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作为政府引导性母基金,再与金融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子基金,扶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
二是推广PPP模式。把基础设施项目与优势产业项目打捆包装成片区整体开发项目,创新PPP融资模式,引导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扩大产业投入。比如:总投资28.2亿元的轨道科技城路网工程PPP项目,通过公开招标,与中选社会资本签订了PPP合作协议,该项目已于去年底开工建设。
三是开展风险补偿。市财政专项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2000万元,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方式,鼓励银行放贷给企业,并与社会资本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配以有效的激励制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企业或项目,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广“供应链金融”,推动核心企业与主办银行、配套企业签订“供应链金融”合作协议,建立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并纳入信贷风险补偿体系。
四是鼓励上市融资。对成功上市的企业,分阶段给予100万元费用补贴;对在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四板”)挂牌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分阶段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费用补贴。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