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多措并举”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以来,宁远县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入推进精准识贫、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出台了《中共宁远县委、宁远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意见》(宁发[2016]1号)、《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宁发[2016]8号)和《宁远县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宁发[2016]1号)等相关文件;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明确全县脱贫攻坚责任书、路线图、时间表。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扶贫资金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将新增财政收入的10%以上资金、统筹融合财政涉农资金投放到贫困树,建立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民众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今年以来,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扶贫资金9000多万元,全县整合投放扶贫资金7.79亿元,带动民间投入3.7亿元,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三是扶持产业脱贫。按照“四跟四走”原则,通过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通过出台《宁远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创新产业扶贫途径和机制,推进新型经营主体,撬动农行放贷2000多万元,培育扶贫工业企业17家,扶贫现代农业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家庭农场48家、种养大户518家,投入47万元建立农村电商扶贫服务网点47个,带动3000余名贫困农户创业增收,开展了电商培训,目前已培训贫困对象、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员等共300余人;发展推进旅游扶贫,在今年8月份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大会上,九嶷山舜帝陵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单位。以此为契机,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壮大旅游新业态及配套服务业。在西湾村,投入省级扶贫专项资金100万元,打造与舜帝陵核心景区互补相融的农业观光园、文化古村等特色产业。在景区辐射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建设家庭手工农家院和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园。
四是创新金融扶贫。扎实推进小额信贷工作,创新实施“分贷统还”委托帮扶模式、“双控分担”风险防范机制、“利益共享”双赢联接机制,实行“银行贷款-农户入股-公司用钱-就业分红-脱贫致富”滚动发展。目前为止,完成小额扶贫贷款3.8亿元,带动58家产业扶贫规模企业和9551户贫困户发展。
五是推进易地搬迁。“十三五”期间,宁远县计划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315户20399人;2016年计划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495户5860人。目前21处安置点已全面开工建设,已到位资金3亿元,可安置1616户6176人,今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495户5860人。
六是规范兜底保障。为进一步规范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的工作标准、程序和方式等内容,出台了《宁远县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联合认定工作方案》,规范了全县兜底保障对象认定标准、条件和工作程序,确定了2465户5373人为社会兜底脱贫一批对象。
七是实施生态补偿。通过建立区域补偿机制和市场化补偿机制,扩大贫困地区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将贫困地区所有山林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全县每年投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100万元,带动贫困户307户1306人脱贫;积极开展生态产业经营,创新贫困林农帮扶机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今年以来,通过优先使用有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种林、护林、养林等工作,发放补助资金31万元,带动62户贫困户脱贫。
八是推进教育扶贫。大力推进雨露计划职务教育补助和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学杂费惠民政策,实现对贫困户子女全覆盖。目前,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贫困学生补助系统预通过人数214人,涉及补助金额21.4万元;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已向省里输送90余人次;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6900余人。
九是促进健康扶贫。完成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工程,澄清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底子,全县共有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20478人,从政策倾斜、医疗救护、生产帮扶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实降低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和风险。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