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湖南财政新闻联播

岳阳:厚植“三宜”底色 全力打造湖南发展新增长极

  近日,岳阳市第七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会议明确了今年五年的奋斗目标:率先在洞庭湖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在全省建成通江达海、产业兴旺、开放共赢、绿色发展的新增长极,力争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12%左右,到2025年占全省比重15%左右,努力建设实力强、城乡美、风尚好、活力足、民生爽的“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岳阳。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极”的动能。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构建特色鲜明、多点支撑、集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合作化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化重点产业联手帮扶行动,推动石化、食品、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生产经营效益,延伸产业链条,重塑新优势,焕发新活力;重点发展军民融合、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战略性产业,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业态,增强新兴经济新动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壮大旅游、物流两大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养老、健康、体育、教育等“幸福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

  着力发展现代金融业,优化金融生态,防范金融风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努力实现金融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积极顺应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推进洞庭湖博览园、3517文旅新城和幕阜山、洋沙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唱响“楼岛江湖”“花鸟舟情”“山水祠村”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把岳阳打造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宜游”胜地。

  二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激发“极”的活力。坚持把改革创新摆在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落实好经济体制、行政机构、农村、社会体制、司法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和临湘市“多规合一”、岳阳县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汨罗市“飞地经济”、屈原管理区农村改革集中区创建等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做强做优政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市区共建共用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理顺市区权责关系,激发城区建设发展动力。

  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院士工作站组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众创空间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减负惠企政策,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严厉打击破坏发展环境行为,营造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深入推进全民创新创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平台建设,加大典型宣传,掀起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努力把岳阳打造成为生机勃发的“宜业”高地。

  三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放大“极”的优势。充分发挥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作用,深度融入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深挖政策机遇“含金量”,精心策划和开发一批重大项目,培育壮大更多新的增长点,把各种资源、平台、政策等优势加快转化为开放、竞争、发展的优势,构建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加大岸线资源整合力度,加强航道、港口、码头建设,加快推进城陵矶新港二期、疏港铁路专线建设,完善和提升口岸功能,拓展对外开放通道。加快发展临港临空经济,加强“一区一港四口岸”科学运营管理,深化与上港集团合作,推进长江沿线口岸通关一体化,重点引进布局一批临港型、亲水型、出口型项目,打造沿江特色产业体系,真正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作用”、“黄金岸线”产生“黄金效益”;建设运营好三荷机场及空港产业园,打造中国内陆航空货物运输枢纽城市和低成本航空客运基地;构建水、铁、公、空互通互接的立体交通格局和多式联运模式,提升要素资源吸纳吞吐能力和区域经济辐射带动能力。

  深化区域合作,积极呼应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和长株潭、环湖区,加强与沿江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加快推进长岳一体发展,着力构建设施互通、产业互动、贸易互畅的协同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双向开放,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加快优势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把岳阳打造成为全省开放发展的大门户。

  四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强化“极”的支撑。大力实施县域经济壮大战略,严格落实“六个一”考核办法,继续开展“学长沙、赶宜昌、超九江”活动,推动县域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

  充分发挥各县市区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人文环境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扬帆竞发的县域经济“船队”。

  做大做强产业园区,持续开展项目“满园扩园”行动,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深入贯彻“园区十条”,促进产业园区与城镇融合发展,实现以园兴工、以园拓城、以园强县。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准入门槛,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民营企业和“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后劲。

  五是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优化“极”的格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中心城区核心引领、沿江环湖地区和邻长地区组团联动、县城园区多点支撑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

  注重基础先行,完成蒙华铁路岳阳段、岳阳煤炭储备基地、大数据中心、高铁东站客运枢纽、G240、平益高速、“两路一桥”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交通网、水利网、能源网和信息网。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精准做规划,精明搞建设,精细抓管理,凸显江湖区位、江湖景观、江湖产业、江湖文明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真正把江湖名城这张名片打响擦亮。

  坚决打赢禁违拆违治违和土地依法征收持久战,加快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补齐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公共交通、公共停车场、集农贸市场建设等短板,继续推进“两房两棚、两供两治”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功能,建设人民点赞的现代文明城市。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县城提质扩容,重点发展一批沿江中心镇、省际边界镇、特色产业镇和历史文化名镇,促进中心城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城市文明。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建设新农村,因地制宜规范农村村民建房,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让希望的田野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六是建设“水墨丹青”家园,彰显“极”的魅力。树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着力建设青山永驻、绿水长流的“水墨丹青”家园。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扩大绿色投资、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城镇、推广绿色能源、倡导绿色消费,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

  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着力推进城乡护绿、扩绿、治绿工程,加强洞庭湖、湘江、黄盖湖、汨罗江、华容河、铁山水库等重点水域保护治理,整顿规范七里山水域锚泊交易安全秩序,完成环南湖“13118”综合工程、王家河流域“两廊”建设,加快土地生态修复和污染源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享有良好的人居环境。

  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最坚决地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最广泛地凝聚绿色发展的共识和力量,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洁的美好家园,努力把岳阳打造成为舒爽惬意的“宜居”福地。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