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四个强化”抓实财政工作
2015年,邵东县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继续大力实施“兴工旺商,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始终坚持项目带动,突出产业升级,注重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较好的完成了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11亿元,同比增长8.8%。完成财政总收入18.93亿元,同比增长11.4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88%,较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不断完善征管举措。面对房地产行业税收、煤矿关闭整合等支柱产业减收因素影响,全县财税部门创新征管方法,强化收入调度,深挖增收潜力,落实征管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大力推行综合治税,积极开展集中促收,加大税收清欠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行为,确保税收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同时,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建立健全税收分析、征收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切实抓好重点地区、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有效监控,科学分析税源变化趋势,妥善做好“营改增”试点扩围应对工作。积极协调国税、地税等征管部门,完善部门联动,形成征管合力。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做到依法征收、足额缴库,确保收入及时、均衡入库。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助推经济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共计投入资金7.40亿元,加快产业园区水、电、路和黄陂桥、火厂坪等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支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的新兴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财源建设,对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考核奖励。设立总额为1亿元的县域经济风险担保基金,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严格落实“营改增”等减税清费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65亿元,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农业生产。投入财政奖补资金3388万元,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85个。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39项、1.93亿元,发放准确率达到100%。
三是强化民生支出,重点保障更加有力。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落实“三个倾斜”:向民生倾斜。全年教育总支出较上年增加2.16亿元,增长32.42%,全面完成农村合格学校创建任务,城区学校大班额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较上年增加2.34亿元,增长41.09%,五项基本险种参保人数达到96.87万人次,基金规范运作率和完成率实现两个10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较上年增加1.06亿元,增长17.45%,其中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39%。建设公租房1678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5.66万元,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大对县城公汽事业支持力度,全面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乘坐公汽、财政全额买单”政策。向重点项目倾斜。全年拨付财政资金1.5亿元,加快推进第二水源、衡邵高速连接线、老衡宝路、通乡公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或后续项目建设,为“美丽邵东”建设加油助力。向基层倾斜。继续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的投入,乡镇运转经费大幅增加,村级运转经费村平达到7.3万元。新增乡村道路建设投入7000万元,进一步改善贫困乡村交通状况。为全县150个未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的行政村建好了村级活动场所,基本实现全县行政村村级活动场所“全覆盖”。整合各类扶贫资金3400万元,完成脱贫人数1.5万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四是强化绩效管理,财政改革全面推进。严格执行新《预算法》,全面深化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财政预决算实现除涉密部门外的全公开。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对项目资金、重点科目资金、结余和结转资金等财政资金实行统筹安排,全面清理结余和结转资金,并按有关规定收回、核销或留用。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县所有县级预算单位、乡镇办事处、临时机构、县内高中及三个办事处的所有学校、所有村级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畴。夯实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率先将省市直管单位、企业单位的所有财政性资金和部分财政专户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开全国、全省县一级100%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之先河。全面清查全县82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485个事业单位及其所办企业实施产权登记。全年实现政府采购成交金额1.66亿元,节约预算资金2369万元,节支率达12.5%。不断拓宽投资评审范围,全年共评审财政投资项目212个,送审金额16.68亿元,审减金额2.1亿元,审减率12.6%。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