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湖南财政新闻联播

双峰县:积极发展新常态下村级便民服务

  近年来,双峰县甘棠镇长冲坪村针对新常态下便民服务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迎接新挑战,牢牢抓住新机遇,以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站模式,不断发展新常态下的便民服务,初步形成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制度完善、运转协调的便民服务机制,焕发出了新的勃勃生机。

  一、发展之路:理顺便民服务基本思路

  一是探索便民服务源泉,群众诉求我服务。该村距离镇区9公里,距离县城3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往返车费50多元,还要耗时、劳心、费力。加之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守人员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常因人地两不熟或缺少办事经验,办事成了伤透脑筋的难题,许多基本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该村建立便民服务超市,畅通民生服务渠道,顺应群众需求,搭建起一条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捷绿色通道”。

  二是改进便民服务方法,老瓶及时换新酒。2011年10月,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便民抓党建,实现党建与便民同频共振,互动双赢,在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率先建立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民生服务、社会管理、民主监督等多功能、一体化村级“民生服务超市”,按照“五个好”的标准,结合干部和党员职责分工,创新推出“365党员先锋岗”,把“推动发展、服务民生、构建和谐”作为直接指向、根本要求和终极目标,变扰民为便民,变索取为奉献,民生服务方法开始了180度的大转变。

  三是拓宽便民服务通道,水到渠成成常态。通过“民生服务超市”这一有效载体,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指导、提供各类信息。随着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该村又将村民需要出售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通过信息发布到网上,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益。企业需要招聘人员,“超市”便把企业用人条件登记下来,推荐给合适的村民。为在应急服务上给村民提供帮助,成立专门应急组织,配备应急人员,帮助村民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疾病、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

  二、发展之法:扩大便民服务项目范围

  一是建立便民服务规章制度,依规开展服务。制订长冲坪村为民服务办事流程,民生服务超市设有专门记录本,代办员把每次服务的时间、对象、内容、解决途径及办理情况详细记录。对群众反映的衣、食、住、行、医等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登记、处理和回访,依规开展常态化服务。

  二是明确便民服务基本范围,界定服务对象。服务宗旨:“为民、便民、利民”。“超市”中的“商品”只能是民生服务项目,“顾客”就是全体村民以及外来该村支持建设人员。基本职能和范围包括证照代办、法律咨询、公共事业等20余项内容和项目。

  三是规范便民服务项目目录,明确服务内容。制订为民服务目录,包括国土审批,生育办证,流动人口和婚育证明,户口迁移审批,城乡低保,大病医疗,养老保险,法律、政策和科技咨询,就业和人才信息咨询,农户电话,老年人照料,留守儿童照看,婚丧喜庆代办等。目录涵盖医疗、防疫、维修、教育、生产、安装等30多个服务项目,村民生产生活遇到的各类问题基本上囊括进去,轻松实现一卡通、一站式免费服务。

  三、发展之策:加强便民服务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村支两委便民服务队伍。民生服务超市由村支两委干部轮流值班,建立村干部代办村民事务制度,凡群众有事都可以找干部,干部代为群众把事情办好,村支两委干部组成实实在在的村民事务代办员队伍。

  二是组建志愿者团队开展义工服务。代办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但由于代办员人数有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解决,难免存在个别死角和盲区。该村从完善干部代办制度入手,组织发动全村有技能、能服务、愿服务的老干部和热心群众,全部加入到志愿者服务团队中来,对农民生产生活遇到的全部问题分门别类,做到解决问题不留死角。

  三是务必廉洁自律无偿提供服务。便民服务涵盖了证照代办、法律咨询、公共事务等三大类35个小项目,除国家明文规定代收的相关费用外,服务人员不得收取代理费或其他任何手续费。对行动不便人员或邻里纠纷调解等事项,“超市”服务人员上门免费服务,形成了风清气正廉花香的好氛围。

  四、发展之获:实现便民服务预期愿景

  一是拉近了党和群众的心理距离。农民群众的诉求多数都很简单,简单的事情办顺畅了,群众满意度就提高了。该村就是从最简单的为民服务入手,三年来共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达18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800余件,通过点点滴滴的工作为群众解困解难,拉近了党和群众的心理距离,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的现实问题。

  二是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得到关爱。通过建立全村贫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台账,利用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远教平台、多媒体设备、QQ视频、语音聊天等现代信息手段,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搭建家的通道、爱的桥梁,有效弥补了这类群体的思亲之情。同时,利用“农家书屋”开辟留守儿童阅览室,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关爱。

  三是服务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通过点对点、面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不仅让百姓感到舒心满意,更使纷繁复杂的社会治理逐渐变得清晰有序,党员干部归属感、责任感和村党支部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凝聚了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正能量。该村先后获得全省卫生村、全市巾帼示范村、市县十佳环境卫生村、全县五好村党支部等荣誉,全村正在走上常态化和谐发展之路。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