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财政积极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十三五”以来,襄阳财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做好各项工作,有效发挥财政“保驾护航”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一、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十三五”期间,财政累计安排0.7亿元财政资金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全市“十三五”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通过设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万亿工业强市专项资金、工业倍增发展专项资金、新能源汽车补贴专项资金、科技专项资金等,共计23.6亿元,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工业经济倍增发展,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支持重大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全市科学技术支出累计68.9亿元,年均增长33.7%,着力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有效支持科技创新引导、科技服务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补助等创新激励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四、支持数字经济建设。“十三五”期间,财政累计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重点支持襄阳智慧城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电子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华为华中区云计算中心建设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全市一批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落地实施,推进了智慧政务、智慧党群、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人社、普惠金融等襄阳“智慧城市”相关领域信息化建设,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有效运用。
五、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新型政府性融担体系建设,出资4亿元新组建了襄阳市融资担保集团,并加入湖北省“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目前已与省再担保集团、多家银行订了合作协议,总授信额度16.1亿元。设立襄阳市中小企业过桥基金,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为中小企业提供过桥基金2.3亿元,有效缓解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减少了疫情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影响。入选国家级财政金融试点城市,财政部下达襄阳市4000万元试点城市奖补资金,支持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设。推行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新机制,将6000万元创业担保基金由人社劳动就业部门交由市融资担保集团公司运营管理,助推融资担保集团业务多元化发展。
六、增强外贸发展后劲。出台一系列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的财政奖励政策,“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累计安排商务和外经贸促进发展专项资金约1.4亿元,用于支持外经贸高质量发展。
七、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争取新增政府债券404.42亿元,重点用于交通、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和民生服务等建设领域,有效发挥债券资金对稳投资促发展的重要作用;落地实施PPP项目37个,总投资471亿元,支持了东西轴线、环线提速、凤雏大桥、襄阳四中迁建等重大项目建设。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的落地提速,有力地拉动了投资,促进了生产和消费,稳定了社会预期。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