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财政局落实稳增长政策见实效
2018年以来,麻城市财政局加大力度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防风险,竭力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一是严格按照中央降低增值税税率、调高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加快先进制造业等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覆盖面等一系列减税政策要求,认真抓好减税政策执行和实施工作,2018年1-10月份累计减税退税3.2亿元(包括征前减免)。二是全面落实中央、省进一步清理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政策,2018年市本级预计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2.3亿元。通过落实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预计今年累计减税降费总额超过5.5亿元。
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支持担保体系建设。拨付资金3050万元入股麻城市兴麻企业互助有限公司,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2018年度,拨付本级产业资金1800万元作为融资保证金与麻城建行、麻城邮储银行开展“助保贷”业务,帮助企业融资。二是充分利用大别山产业基金、本级产业资金、本级调度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出借大别山产业基金8910万元,支持企业36家,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出借本级调度资金1.324亿元(已还4000万元,借款余额9240万元)支持企业38家,帮助麻城市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化解企业向银行借贷融资风险问题(过桥资金的使用)。出借本级产业资金2200万元给华博和博川公司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拨付企业出口周转金600万元,支持出口创税企业。三是支持企业新旧动能转换。2018年拨付科技三项费用338万元,科技创新以奖代补资金270万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四是支持专业合作社建设。2018年,拨付资金750万元,对100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精准脱贫。
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按照补短板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面落实社会保障等方面民生政策资金,集中财力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一是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2018年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政策,安排资金4800万元,惠及人数175664人;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资助政策,安排资金2300万元,惠及人数190402人;落实低保、五保、孤儿、残疾人等特困人群社会救助提标政策,安排资金2000万元,惠及人数46932人。二是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拨付就业资金2517万元,用于企业社会保险补助、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创业孵化基础建设等。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扩大贷款对象范围,降低贷款申请条件,2018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331万元,贷款余额8000万元。通过“楚农贷”平台放贷3223万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51家。拨付电商扶持奖励2850万元,建成电商乡镇级服务站19家,快递物流服务站18家,电商乡镇级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点157个,村级服务点414个。三是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2018年,争取中央保障性安居工程2000万元,在土地出让收入计提2900万元,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计提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1600万元。2018年在当年及以前年度结余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中安排我市护城河棚户区改造资金7800万元。
支持各项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大“三大攻坚战”投入。2018年,全市本级共安排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9亿元,争取厕所革命和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专项债券资金2亿元;市本级安排精准扶贫专项资金1.2亿元,统筹各级资金9.3亿元(包括本级安排1.2亿元),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债券资金1.4亿元;市本级安排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专项资金0.65亿元,争取置换债券资金1.4亿元。二是支持各项重大项目建设。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会同项目主管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加施工进度,保证项目资金及早落实到项目中去。截至目前已拨付到交通建设资金2亿元,水利建设资金1.1亿元,农业基础投入0.7亿元,释放积极财政政策拉动投资张力。三是支持城市建设。截至10月底,全市实现土地出让收入9.4亿元,拨付城投公司5.5亿元,争取棚户区改造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4亿元,对石材工业管理园和市政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土地出让收入中计提的四项基金降低计提比例,用于支持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城市面貌。四是支持文化旅游建设。2018年,本级安排文化旅游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拨付资金281万元,对全市旅游宣传推介实行以奖代补。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