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湖北财政新闻联播

武汉市新洲区财政助力呵护地球之“肾”

  湿地是地球之“肾”。新洲区拥有8054公顷的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丰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被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示范项目确定为还长江生命之网示范区,也是我省第一个被世界性环保组织参与保护的湿地。近年来,为妥善解决湿地周边经济发展与湿地生态环境资源的妥善保护产生矛盾,新洲区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现实需求。

  一是保护生态。在前期“江湖连通”工程基础上,安排资金60万元,修建阻螺池,让湖水变成一池活水,极大修复涨渡湖生态水环境。投入资金80万元,安装湿地适时监控系统2台(套),修建了湿地界碑4个、界桩200余个,保护区内已建设了比较完整的疫源疫病监测体系、有害生物防控和鸟类定期观测体系。

  二是保障民生。生态保护机制长效运行离不开周边农民(渔民)的支持和理解,为妥善解决周边农民(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区财政局安排350万元滚动发展资金,支持当地发展了雷竹、生态养殖、有机茶、蚕桑、蔬菜和豆类等6个湿地替代产业、为2.6万人次农(渔)民提供替代产业生产技能培训。从2014年以来,连续4年共拨付生态补偿资金560万元,补偿湿地周边农民(渔民)保护湿地鸟类栖息地和鸟类生存环境所造成的损失。

  三是合理利用。围绕发挥湿地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功能,投入资金120万元,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围绕湿地的生态效益和功能,建设了湿地保护站360平方米、科普展览室80平方米,科普设施10余件,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公众对保护湿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

  在生态补偿机制激励下,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鸟类数量和种类逐年增长,保护程度不断加强,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和爱护湿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涨渡湖湿地——地球之“肾”正在日常发挥着湿地的生态功能。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