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湖北财政新闻联播

蕲春县财政局13年对口帮扶李山村见成效

  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是湖北省旅游名村、全县经济十强村,是该县财政局连续13年的对口帮扶单位。2005年,县财政局对口帮扶李山村时,李山村还是一个资源短缺,人口众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无门的穷山村。蕲春县财政局实行局班子成员领衔带队、股室负责人轮流为队员的专班工作队,一年一轮换,一茬接着一茬,在村里住点,与李山村一起克难奋进,励精图治,合舟共济,终于使李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打造品牌,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带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产业发展理念,十多年来帮助李山村采取改造、淘汰、改种、换植、集中连片发展的措施,大力引进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茶树良种,不断扩大优质茶叶规模,引进白茶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线。全村优质茶园面积达到650亩,其中无公害有机茶园面积达到300亩,从田地中调整种茶叶的面积达到3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总数的54%,成为全县名符其实的茶叶第一村。支持驹龙园茶业公司做大做强,突破了过去“小打小闹”的思维定式,将茶叶加工定位在鄂东地区,将销售触角延伸到全国各地。目前,驹龙园茶业公司已成为鄂东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承接着蕲春县大同、檀林、张榜以及安徽省弥陀镇等4个乡镇十几个村近1000名种茶大户的茶叶的加工制作和销售。李山村茶叶产业年总产值已达亿元,村70%的农户参与茶叶的产销,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洁美乡村。完善硬件设施,打造洁美乡村,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还可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县财政局与村委会审时度势,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为李山村规划设计,从配套设施的建设到景点的布局都做到高规格的周密设计,在具体施工中村干和工作队员严格把好质量关,没有一处“豆腐渣”工程,真正做到为建设一处,造福一方。同时大力开展村庄整治活动,实行“三清四改”即“清垃圾,清杂草,清污泥”“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把李山打造成洁美乡村的典范。在建设思路理念上做到了超前谋划,科学引领,财政部门通过整合使用各种项目资金,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帮助李山村先后修好通组通湾公路并安装了路灯、自来水厂、观光水库,建成了福利院、卫生室、文化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2016年刷黑了循环绕村旅游公路,新增旅游景点12处,建成了聚茶艺展示、茶品展销、游客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茶文化博物馆。村里开发了24家农家乐,目前,旺季平均每天来李山村的游客达100人,户平实现旅游接待收入10万元。

  三是关注民生,为民谋福祉。去年6.19特大山洪暴发,山区公路多处滑坡塌方,还有农户房屋倒塌,情况十分危急。财政局领导和工作队员第一时间赶赴李山村,疏导指挥群众转移,调度资金帮助抢险修复水毁工程,还资助受灾群众搞好灾后重建。十几年来,县财政局一直心系着李山村的广大百姓,开展了结对帮扶行动,局机关中层干部,每年都要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县财政局工会、团委、妇代会每年组织一次关注李山村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局机关干部子女来到李山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与李山小学学生交流互动,为他们赠送书籍、图书以及校服和其他学习用品。局机关各支部与李山村党支部联手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去年局机关100多名党员与李山村开展“建党旗引领灾后重建”活动,定向资助10名在读高中和大学学生,大学生每人3000元、高中生每人2000元。

  四是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住点扶贫,李山村已有一定经济基础,大多数群众过上了比较富足的生活,但是由于山区条件的限制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村民的生活依然困难。通过调查摸底和识别,李山村一般贫困户21户87人。县财政局采取机关包村,干部包户的办法,局机关选派21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精准发力,寻找脱贫方法。大力实施“11252工程”:即每户新栽一亩茶叶、一亩蕲艾,养两头牛、五只羊、二十只鸡,可以使每户每年增加收入5000元,扶持驹龙园茶叶公司扩大生产安排贫困户就业38人,人均纯收入2万元。与此同时,村里投资办养牛场、投资光伏发电项目、建茶文化博物馆,除了可安排贫困户就业外,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为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财政局实行包保责任制,对贫困户除直接给钱给物外,通过产业扶持引导开发生财之道,工作队员结队帮扶户都上了种养项目,有的安排公益服务岗位。预计2017年底李山村可脱贫11户,38人。

  如今的李山村是闻名全县的经济强村、旅游名村、宜居新村。近几年来,李山村还荣获了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黄冈市“村级保障工程先进单位”,连续七年全县综合实力“十强村”。

  帮扶无止境,发展路漫漫。蕲春财政人将继续科学运用国家对山区支持的各项政策,矢志不改服务山区、造福群众的爱民情怀,科学引导和充分发挥山区干部群众的致富热情和勤劳精神,继续履行天职,挥洒热情,为山区扶贫工作做出最大的努力。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