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财政支持三大循环利用模式 探索节能减排转型新路
从2006年开始,荆门市开始着手建设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体系,推行“由循环而经济,实现城市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责任相统一”的循环产业文化,围绕解决重化工业城市资源环境约束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先行先试,2007年入选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成为中国循环经济与低碳制造的探索者之一,2016年跻身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目前,具有荆门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建立,初步实现了资源依赖型产业向资源效益型产业转型,“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理念深入人心。
荆门市在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中,注重与国家城市矿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等政策有机结合,把循环经济作为突破口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循环经济带动节能减排深入进行,重点打造了以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和荆襄磷化循环产业园等为代表的工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以京山粮泉和钟祥彭墩等为代表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荆门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为代表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三大循环利用模式,把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2016年,荆门市资源综合利用各类废弃资源的企业已达到近百家,全年利用工、农业各类废弃物近1100万吨,实现综合利用产值50亿元以上,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吃干榨尽——工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石化、磷化、建材等重化工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但这些产业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余热等“垃圾”,也带给我们很大的烦恼。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运用逆向设计理念,把传统正向生产的“自然矿山产品—消费—废弃物”模式逆转为“消费—废弃物—城市矿山—产品”:利用粉煤灰、磷石膏为原材料生产建材产品,利用余热发电、中水回收利用实现企业内部废弃资源再利用……,这一系列措施,使我市电厂的粉煤灰、磷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磷石膏、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工业余热年发电近7.6亿千瓦时。
通过园区建设整合资源推进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我市建设的化工循环产业园,已形成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三大板块循环互动大格局,上下游产品关联度达80%;荆门市磷矿80%为中低品位,成立荆襄磷化循环产业园后,矿产企业由218家整合为18家,磷化企业由130多家整合为60多家,磷矿资源及磷化企业废料实现了贫富兼济、分级利用。
荆门市发改委副主任章荣南说:“上游产业的副产物,成为下游产业的原材料。从过去的‘一弃了之’到如今的‘吃干榨尽’,循环经济的魅力实在无法阻挡!”
二、变废为宝——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该市还是农业大市,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400多万吨、畜禽养殖粪污800多万吨,给我市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带来了严峻地挑战。通过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大幅提高,同时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率先在全国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试点,三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12406万元,引导社会资本13亿元投向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五类资源化利用,以及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基地+农户”的秸秆回收体系。2016年底,全市各类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已达71家,年秸秆收储利用能力100万吨;2016年秸秆还田面积551万亩,还田利用率达到72.5%,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7%,比2013年提升25个分点。
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入财政资金5456万元,重点推广“猪-沼-肥-菜”、“秸秆养牛-牛粪种菇-菇料还田”、“猪-渔-鸭”、“香稻嘉鱼”“42养羊”等10种生态种养模式,大力开展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82.5%,不仅为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平均每年新增COD削减量1513.42吨、氨氮削减量138.36吨,为我市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16年被环保部作为水污染防治典型经验。
京山粮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利用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肥料的企业,也是全市首个与政府部门签订流域环境服务合同的企业,2016年10月20日开始试运行,京山县财政局副局长方俊说:“仅今年11月和12月两个月,该公司就收储了畜禽粪便两万多吨,农作物秸秆4000多吨,为解决永隆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出了大力。” 董事长田定国说:“我们预计2017年可以处理畜禽粪便20万吨,农作物秸秆4万吨,能够生产价值9200多万元的有机肥和无机肥,同时还可以大量减少COD、BOD、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真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点“矿”成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
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都是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头上的光环。近年来,荆门格林美打造了“互联网+环卫+分类回收+环保云”城市废物打包处理体系,利用“互联网+分类回收”有效解决了城市垃圾分类的难题。
“我们从废旧电器、电池中,不光提炼出黄金白银,还有高附加值的钴、镍等金属。”格林美公司副总经理王俊介绍,荆门格林美的废旧电池和电子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条,每年可加工废旧电子电器30万吨,年产值近30亿元,开启了一条通往资源永不枯竭的“城市矿产”之路,成为国内循环经济领军企业。
格林美的成功,增加了荆门市加快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的信心和决心,目前荆门市构筑了涵盖消费者、回收企业和加工利用企业的产业链,形成以社区回收站为基础、分拣加工中心为依托、集散市场为核心,三位一体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已建成备案再生资源回收站近200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超过500家,2016年全市累计回收各类废旧物资80万吨以上,从不起眼的“破烂”里刨出总价值近20亿元的“金娃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