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湖北财政新闻联播

竹山县2016年统筹资金工作彰显十大效应

  2016年,竹山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省财政厅统筹使用财政资金要求,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创造性地开展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工作,全年统筹各类财政资金14.6亿元,取得了“十大”效应。

  一、易地搬迁催生了一大批宜住宜业新家园。统筹资金60000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配套完善的集中安置点场坪332个,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7000户、20257人,建设安置区道路275公里,铺设饮水管网1100公里,电网改造275公里,一个个配套完善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逐步成型。

  二、首期脱贫村建设发挥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统筹资金12600万元,实施重点贫困村建设,在保证省定20个重点贫困村每村当年投入不低于500万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基础条件相对较好,脱贫难度较小的51个村,按每村不低于200万元统筹资金投入,比照重点村建设标准,纳入当年统筹资金支持脱贫出列范围,使全县71个村在农户脱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同步建设,为后期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边远地区公共服务建设得到明显改善。统筹资金390万元,重点解决了21个贫困村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及村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边远群众在脱贫增收的同时,能享受到便捷的文化和医疗等基础性服务。

  四、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面升级。全年统筹资金3000万元,按照加固、维修、美化的原则,对住房条件较差,无意搬迁购房或新建房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危旧房屋改造,全县近2000户贫困户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五、连片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升。统筹资金8328万元,对偏远贫困的连片地区,实施了十大扶贫片区连片开发。改善了偏远贫困地区交通、饮水、环境整治等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贫困地区融入全县同步发展步伐。

  六、产业奖补激发了产业脱贫的强大动力。统筹产业发展资金400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实行奖补。通过“四双”帮扶和引导,全县70%贫困户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和奖扶政策,向产业发展要收入,来源于产业增收的比重明显提高。

  七、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统筹资金3843万元,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重点培植壮大茶叶、油料、畜禽水产、药材、林特等“一主四特”农业产业基地,支持有机茶、优质油、放心肉、小杂粮、源头水和山野菜等六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06.9万亩,基本覆盖了30万农村人口,农业特色产业成为精准扶贫的主攻重点。

  八、生态扶贫让“绿满竹山”成为现实。统筹资金5300万元,在实施绿满竹山这一大框架中,将小水果产业和绿色生态发展相结合,使生态竹山建设大放异彩。

  九、教育医疗扶贫为贫困群体提供了基本公共服务。统筹资金33803万元,支持教育、医疗卫生及贫困群体最低生活保障。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五级资助政策和标准,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上学有保障;在全面实施新农合基础上,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补充大病医疗保险,避免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全县4519户“五保”对象、8039户城乡低保、及95户农村分散供养孤儿在全面提高标准的基础上,给予了充分的生活保障。

  十、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统筹资金14523万元,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交通、饮水、农田水利等瓶颈项目进行统筹安排,解决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助脱贫的民生工程,为今后的扶贫攻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