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财政局:政府部门“大合唱” 全体村民“齐拾柴”
7月11日,烈日炎炎,湖北宜都市红花套镇大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房的瓦工师傅们汗水湿透毛巾。“29个户、89个人,11月底必须要领钥匙入住新房,这是镇委下达的死命令。”因为近期阴雨连绵,工程队负责人陈启全一刻也不敢放松进度。
地处偏远山区的大溪村有贫困农户37户、100人、58栋危房。近几年,争取各级政府和民政、财政、扶贫办、移民局等部门资金帮扶,着力破解行路难、搬迁难、建房难、就业难“四难”困境,依托绿水青山资源,走出异地搬迁,生态扶贫“拔穷根”的好路子。
破解困境、暖春行动异地搬迁
大溪村版图32.1平方公里,四面环山,加之大溪水库纵贯该村,交通极为不便。272户农家、872个村民,主导产业为柑橘和毛竹,是全省在册的贫困村。
“出门是挑,进门是挑。离开扁担,生活无靠。”从2002年开始,大溪村15年执着修路,先后得到宜都市政府,宜都民政局、扶贫办、财政局、移民局,红花套镇政府,联点宜昌市机要局,沪蓉西高速指挥部等单位近600万资金支持。全村300多劳动力踊跃投义务工8000多个,炸开土石近7万方,修通了村内3条溪沟、17公里长的水泥路,彻底告别羊肠小道。
从上世纪70年代大溪水库蓄水起,村内年轻人陆续离开大山,只剩下老弱病残,他们居住的房屋多半是将近50年的土坯房,安全隐患很大。2012、2013、2014、2015、2016连续5年的农历正月十五,镇委书记白华带领班子成员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在大溪村召开现场办公会。采取政府拿一点、政策补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干部捐一点、农户出一点“五个一点”方式,先后募集到320万资金,分5期、修建了5栋、2775平米的安居房,累计安置偏远及贫困户37户、134人,统一配套了水、电、路、绿化、通讯等基础设施。
今年6月18日,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亲自参加大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房项目奠基。居民安置点占地20.5亩,村内在册29个贫困户、89人,将在今年11月底“领钥匙”入住新房。
激活资源、栽泡桐树绿色致富
“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泡桐树是一种速生经济林。大溪村土地多属砂砾土,极适宜泡桐生长。镇委政府带领村委会反复到外地考察土壤环境、种植技术、销售办法等,选定栽种泡桐树帮助村民创收增收。
为调动村民积极性,大溪村争取到宜都市扶贫办10万专项资金,按照每亩35棵、每株5块、每亩175块的标准,免费为村民提供泡桐树苗。
村民周培林2012年拿出10亩荒山栽下400棵泡桐树,按现行速生林市场价估算,预计2017年后、每年可获纯利6万块。全村泡桐规模种植已达到2000多亩,到2018年完全成林后,每年将为村民增加1200多万收入。
成片的泡桐树让荒山披上绿装。如今,大溪村溪水清澈见底、灌木郁郁葱葱、空气天然氧吧,吸引大批自驾游游客、城市休闲人群、野外垂钓爱好者成群结队而来。
创新思路、光伏发电补贴增收
镇委政府发挥招商引资优势,依托清江绿色产业园区大量企业厂房的闲置屋顶,推进光伏扶贫。
今年,镇财政投资648万,与九州方园新能源合作,建成装机容量810千瓦的光伏电站,年发电81万度,最高年收益预计110.97万,年净收益97.65万,一半收益扶贫,一半收益偿还建设成本。
今年4月13日, 81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到年底,全镇255个在册贫困户将每年、户均获得2000元发电收益定向补助。
谋划长远、贫困农户就近挣钱
上世纪70年代,宜都修建了以抗旱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大溪水库,是目前全国少有的双曲拱坝之一,具有极高的风光旅游观赏价值。经过近年除险加固,水质优良,野鸭水鸟众多,两岸竹木茂盛、秋天层林尽染,宛如世外桃源。
该镇海天渔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大型民间渔业组织,在清江河养殖有上千条雄性和雌性鲟鱼,达到7年以上的雌性鲟鱼即可取卵并加工制作出价格极高的鱼子酱。因宜昌市强力推进“清理取缔清江高坝洲库区网箱养殖”整治,今年海天渔业合作社正四处寻找鲟鱼搬家场所。
镇委政府引进海天渔业合作社落户大溪村,一化解清江河鲟鱼搬家难、二激活大溪水库优质水源、三解决大溪村众多贫困户增收渠道狭窄问题。宜都移民局率先行动,专项安排20万移民后扶资金,在大溪水库出口之处、修建了可停放30台车辆的生态旅游配套大型停车场。
目前,海天渔业合作社“大溪鲟鱼养殖加工项目”正紧锣密鼓:计划占地80亩、预计投资1500万、设计鲟鱼养殖600吨、年加工能力100吨、年实现综合产值3000万,可吸纳大溪村50多名异地搬迁贫困对象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年可获得不低于2万元劳务性工资收入。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