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 支持民族宗教发展
近几年,巴东县财政局按照省、州要求,紧密结合巴东民族宗教工作实际,认真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主题,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实施新《预算法》为契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促成民族扶持政策落地,全面支持巴东县民族宗教工作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2014年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4635万元,向4085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学杂费;发放农村少数民族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1116万元,发放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372万元;安排扩大学前教育建设奖补资金284万元,并筹措下达资金1316.48万元进行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购置,安排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改造资金1451万元。同时,2012年以来,积极争取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750多万元用于扶持民族学校改善教学条件。
二是支持民族医疗事业进步。配合有关单位,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和北京市、荆门市对口支援资金2340万元用于民族医院基础设施建设。2013至2015年,财政部门每年安排少数民族医疗减免资金20万元,用于少数民族特困人员医疗救助。
三是加大民族企业投入力度。近5年为民族贸易企业累计落实国家民贸政策流动资金贷款总额10.3亿元,享受贴息资金1381.25 万元,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精心呵护民族贸易企业发展壮大;为鼓励企业创新创业,每年向省级财政至少争取2至3个项目用于企业技术改造;为解决民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借用武陵山产业基金15000万元,借用县域经济调度资金18800万元,争取省级财政投入4600万元注资入股巴东县恒信担保有限公司,为中小实体企业担保贷款14500万元;同时,厚德公司为企业直接借款2083万元,为民族企业提供5548万元贷款担保,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四是加大扶贫投入力度。2013至2014年,中央财政共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173万元(其中2013年544万元,2014年629万元),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饮水解困工程和“一改三建”、特色民居等工程,大大改善了各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支持民族文化发展。2014年安排农村文化建设资金652万元,“三馆”免费开放资金80万元,体彩公益金72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10万元,支持民族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30万元。
六是加大民族村寨建设。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12万元,引导整合各级各部门及社会资金1471万元,扶持建设雷家坪、石桥坪、冉家、围龙坝、水坡和龙潭坪等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围龙坝村在2013年被评为“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示范村寨”,围龙坝村和石桥坪村在2014年被国家民委列入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
七是加大民族宗教工作经费投入。县民宗局作为县一级预算单位,2015年安排资金387.12万元,其中: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经费130.12万元(人员经费88.99万元、公用经费10.13万元、专项工作经费31万元),争取省级民族专项资金257万元。截止目前,共拨出经费280.29万元,其中本级88.29万元、省级专项192万元,为全县民族宗教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