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湖北财政新闻联播

蕲春县财政局适应新常态创新工作思路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局作为经济管理综合部门,及时学习传达蕲春县委关于开展“大爱蕲春,大干蕲春”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为县委政府实施发展战略提供财力保障的角色定位;找准新常态下保运转、保民生、保改革、促发展的职能着力点。

一、面对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经济是财政的基础,经济发展财政增收,没有经济发展财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是科学安排使用大别山产业发展基金、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支持创税能力强的企业增产增收增效;二是促进金融生态建设,盘活现有存量,做大“助保贷”业务,壮大担保融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三是使用好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结构性减税优惠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力争竞争性项目资金有突破性增长;五是整合使用好各种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支持重点项目、重点片区、重点产业的发展;六是研究新常态下的招商引资政策,激励企业快落户、快投产、早收益。

二、面对新预算法出台,全面推进依法理财工作。预算法是我国经济宪法。一是认真学习贯彻新预算法,广泛宣传,全面落实,树立依法办事、依法理财的理念;二是全口径编制部门预算,政府所有收支不能游离于预算之外,做到“无预算不支出,无支出不行政”。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金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大预算;三是严格按人大通过的预算执行,做到刚性约束,调整依法,理财公开;四是严格履行法律责任,厘清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责任关系,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依规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规范税收征管,杜绝随意减免税行为,管理控制好政府性债务风险。

三、面对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力创新财力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政策,吃透精神,精心统筹,算清项目,交清家底,确保兑现。重点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工资制度改革、农村基层组织保障水平提高及各项民生保障提标等改革增支措施的调研和财力保障工作。同时,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争取地方财力最大化。

四、面对民生保障新要求,全面落实财政保障政策。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一是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重点落实相关群体保障提高政策;二是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三是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慈善救助之间的衔接机制;四是完善落实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落实好“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机制,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推动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五是积极支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五、面对政府职能转换,大力建设服务型财政。财政是公共产品的再分配和管理服务者。要按照现代财政的要求,转变工作理念,转换工作角色,真正从当“财神爷”向人民服务员转变。在组织收入上,从政策、资金、信息、人文关怀上服务企业、服务纳税人;在支出安排上,要科学精准提供分配公共产品,尽量满足各项支出的需要;在管理上,要寓服务于监督管理之中,帮助财务核算,搞好政府购买服务,加大惠民政策的精准落实,真正体现为民理财。

六、面对财政队伍现状,着力提升全员综合素质。财政队伍目前年龄老化,知识不优,力量短缺,工作量大的现状,较难适应新常态下财政管理工作的要求。我们面对现状,积极作为,挖掘队伍潜力,激发队伍活力。一要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政治政策水平及业务管理水平;二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两个责任”,完善内控机制,防范财政管理风险;三要科学调配干部,关心和解决干部职工的政治成长和工作生活困难;四要开展各项正能量的教育实践活动,提振精神,敢于作为,开拓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完成财政各项工作任务。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