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精准扶贫“漫灌”变“滴灌”
冬天的来凤,处处透着寒气,但广袤大地却洋溢着喜人的景象。从桂花树工业园区到藤茶、百合基地,从美丽乡村的农家院落,到楼群林立、人群簇拥的新型城镇社区,处处都能看到精准扶贫带给这个老少边穷贫困县的新变化。
来凤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之一。2013年12月20日,来凤县委、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地提出“3年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并出台《推进综合扶贫,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决定》。2014年2月26日,来凤启动“精准扶贫”战略后,扶贫开发工作也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如今,人们不再停留在昔日给扶贫点修路、拉水、救助钱物的方式上,而是按照以点带面,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逐步形成“农民收入倍增来凤模式”。在革勒车镇豹子沟村、三房沟村试点的基础上,对试点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逐步摸索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全县推开。
精准识别摸穷底
革勒车镇豹子沟村是全县重点精准扶贫试点村之一,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村书记姚贤才就没有时间闲下来过。去年5月份,他随同镇党委、政府组建的工作专班,顶着烈日暴雨爬山路,多次往返村里各处,对照《农村特殊困难对象家庭登记表》逐一登记填写,并详细询问、查看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对居住的房屋进行拍照,还为农户们耐心地反复讲解为什么要开展收入倍增、精准扶贫等系列活动,怎么做才能增加收入。
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扶“谁”的问题,为了确保把真正贫困的户都找出来,把贫困的原因找准、找实,来凤组建了192支工作队深入村组,通过进村入户填写《来凤县农民收入倍增到户明细卡》,对所有农户进行评议量分,经筛选、录入,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县192个村的近7万农户摸底调查与分类建档立卡工作,按照产业示范户、一般贫困户、特殊困难户、全家外出户四类农户分类标准,其中产业示范户1700余户、6800余人,一般贫困户3万余户、11.5万人,特殊困难户3948户、6263人,全家外出户3.2万户、12.5万人。
翻开来凤县《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农村特殊困难对象家庭登记表》,贫困户家庭情况等一系列指标一一展现。透过这一张表,部门工作人员、镇干部、村干部三到户,摸清群众“有什么、缺什么、想什么、需什么”,更加精确实施帮扶责任制。截至目前,已对全县46个重点贫困村完成识别、录入、联网工作,围绕全县土鸡、生猪、藤茶等主导产业发展,对所有的贫困村启动制定了收入倍增三年规划和当年实施方案。
精准帮扶换穷业
家住三胡乡三堡村的村民吴镇友,这两年很有成就感。他通过葡萄种植,实现了致富的梦想。说起自己致富的历程,他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政府扶持换穷业、拔穷根,可能我现在还守着几亩地过穷日子!”
2012年,吴镇友先后参加了县、乡等业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后,学习了丰富的特色养殖和种植知识,开始打算发展葡萄种植。去年,他和妻子商量后,将自家的3亩地全部拿来种植葡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4年,吴镇友的葡萄年产1万多斤,除去人工、养料等投入后纯收入近4万元,吴镇友夫妻两不禁喜上眉梢。
来凤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如何才能真正让群众都富起来?县委、县政府意识到,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农民换思路找致富路子才是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来凤县委、县政府抢抓建设机遇,因地制宜加快产业链建设步伐,确立了“北叶、南油、城郊菜、山上林与药”的产业布局,以“万亩乡镇千亩村”工程为载体,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大力发展藤茶、土鸡、土猪和烟叶等特色产业。
为了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来凤对全县农民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藤茶、红薯种植,生猪、土鸡养殖等特色产业,以培育种植、养殖能手为重点,共完成培训人次2500人。目前全县已经建设红薯基地4500亩、藤茶基地7000亩,新建年出笼1万只土鸡专业合作社10家、发放土鸡33.7万只,新建“161”生猪养殖户96户。
精准发力拔穷根
今年63岁的朱秀英老人怎么也没想到,都这把年纪了,却能像上班一样,干一天活拿一天工钱。站在新建成的二层小洋楼门前,老人自豪地说:“在自己地里干活,还能拿工资,我当了一辈子农民,这样的好事还是第一次碰到!”
朱秀英是三胡乡狮子村九组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种地收粮”是她对土地最朴素的认识,“种地收钱”却连想都没想过。然而,她这种传统的认识,却逐渐开始转变。
2014年,四季沟藤茶合作社在狮子村流转土地种植藤茶,朱秀英老人在子女的劝说下,将自家的4亩良田流转给公司。一年2000多元的土地租金收入拿回家,可她心里还是感觉空落落的。看着村民们忙着在地里搭棚、翻地、起垄、育苗……朱秀英总感觉闲不住,决定去基地做工。虽然年纪大了,手脚没有年轻人利索,但她种植藤茶的经验丰富,技术娴熟,公司依然每天付给他70到100元不等的工资,这让老人喜出望外。每天,她像上班一样,早出晚归,按时领钱,几个月下来,揣进兜里的钱也攒了几千元。
来凤按照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把加强扶贫开发作为助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树立全域扶贫理念,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方式。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在全县像朱秀英家一样,通过产业帮扶、企业带动等方式,率先脱贫致富的群众不在少数。很多贫困户,在“三帮一”结对帮扶、“151”责任帮扶、支持示范户、带动贫困户、保障特困户、服务外出户等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也逐步甩掉“穷帽子”,走上全面建成小康的“致富路”。
针对特殊困难对象,我县还出台了提高特殊困难对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教育扶持、就业促进、产业扶持、交通服务、安全饮水保障、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结对帮扶等“十个大礼包”工程,着力解决“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就业难、致富难”等方面问题。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