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创新农村“三资”管理见成效
村级财务习惯于自收自支,如何创新村级资产、资源、资金“三资”管理机制,引导村级经济健康发展?蕲春县张榜镇采取系列措施,起到了“点豆成饼”的效应。
规范待遇分配
尽管干部工资及补助在村级支出中占比不大,但它事关干部个人切实利益,是影响村干稳定和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镇党委政府组织财政所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全镇统一规范的村干工资、补助分配发放标准和办法,实行统一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和“三费”补助标准,绩效工资按千分制分三档计算,由财政所审核下达批复及工资发放花名册。对获得省、市、县、镇计划生育、党建、文明创建、综合治理表彰的村和个人比照行政单位实行全额或基本工资1至2月的单项奖励。
交易阳光运作
生产性开支是村级支出的重点。工程建设、资源处置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干群关系。该镇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村级工程建设、资源处置一律进中心公开交易,阳光运作。做到了逢“建”(即工程建设)必招,逢处(资产处置和资源处置)必招,今年元至8月招标24起,涉及金额700万元。通过招标的工程造价比预算减支百余万元,通过竞价招标价减支46万元。如韩榜、塘坻两村安装60盏路灯,前几年每盏都在三、四千元,今年招标竞价后每盏1500元,仅此一项为每个村节约12万元。为鼓励招投标工作,他们结合农村工程实际,制定系列有利于村集体,又有利于投标商的办法,最大限度降低村级招投标费用。财政干部全程参与施工质量监督,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确保专项资金用到点子上。
晒出收支明细
什么是“阳光村务”?就是村里开支群众听得懂、看得明,收入来源清楚,支出用处明白。为此,镇财政所将村里收入分为经营、财政补助、发包上交、国家拔款、群众社会捐助、筹资筹劳、土地开发及其他八类,采取逐类逐项细化的方式进行逐笔登记;支出按非生产性和生产性两大类归集,非生产开支按村干工资、补助、办公、差旅、会议、利息、计生、防火、维稳、征兵、报刊、保险、招商接待等13小类统计;生产性开支按基地建设、道路建设、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福利事业建设5个方面进行归集,按每项工程项目统计点到“铛子”。张榜镇财政所牵头成立6个清理小组,历时3个月,对全镇38个村2010年下半年以来4年的收支进行了全面清理。4年来,全镇38个村收入近亿元,年均2500万元。收入按来源渠道50%来自国家专项拔款,20%来自新农村土地开发,10%来自“一事一议”和社会捐助,5%来自转移支付补助,其他来自村级发包等自有收入;支出按类别 65%用于基地开发、道路硬化、新农村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福利事业建设等生产建设,35%用于非生产性开支,其中村组干工资补助占10%。摸清全镇各村的债权债务,债权债务相抵,净负债村有24个。对存在问题的村,镇纪委正在跟踪调查处理。
形成制度管理
他们按照“八项规定”要求,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立知立改、即知即改”。重修村级财务管理办法,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改革财政所代管业务运行模式,由专管员分片一人管理,改为财政所集中流水线作业,分别由两人负责资金收付,两人负责制证记账,从收入收取、发票审核复核、凭证填制到登记入帐一条龙流水线作业。自制一套资金收、付、记的财务管理系统,做到全镇发票审核一把尺子、登记入帐一个口径,确保办事有人,帐务核算准确。进行了八个方面管理改革,即:一是实行收支两线运行,由财会服务中心直接开出收据,村级凭收据收款,票款同步,即收即缴;二是加强债权、债务管理,控制村级举债行为,杜绝高息借债,财会服务中心按村记好债权债务的总账和明细账记;三是规范开支手续,非生产性开支项目要造表列支和需要发票的用清单告知,建设开支凡属发包的一律杜绝材料发票;四是严格备用金制度,随报随取,大额资金转账支付;五是执行民主理财制度。所有开支一律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 5000元以上的开支必须有会议讨论记录或中标通知书复印件;六是统一报帐时间,改原来的季度报帐记帐为随时报帐,每月做帐;七是规范村务公开模式,全镇统一收支公开栏内容和格式,每季各村汇总公开一次;八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八项改革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帐务明细不全,隔手制不严,报帐不及时,招投标走过场,村级举债运转等问题,促进了村级经济稳健发展。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