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走进郧西县城乡文化广场,只见劳累了一天的居民们聚在一起,有的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有的拿起各种乐器吹拉弹唱,有的则惬意地聊天散步……群众以这样的方式享受着欢乐,这些欢乐源于近年来郧西县大力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进农村
如今,在郧西县安家乡瓦房沟村,村民饶兴国总会在劳作之余来到设在村委会的农家书屋“充电”,学习山野葡萄种植技术。
以往,郧西一些偏远的乡村,因为文化生活单调,不少农民在闲暇时间不是闲聊、侃 “大山”,就是喝酒、打牌。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近3年来,郧西以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 “文化惠民”活动。向中央、省争取项目资金1580余万元,兴建农家书屋50个、农民体育健身场25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8个。同时,培育了彩船队、舞狮队、高跷队、龙凤队、秧歌队等30余支农村文艺宣传队,组建知音艺术团、天河艺术团、七夕艺术团等农村业余文艺团队,业余文艺演员达8000多人。这些文艺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在广场
每逢周末夜晚,郧西县城居民总会前往七夕广场、文体广场、滨河湾广场等各大广场,欣赏精彩的“周六广场”演出。“周六广场”由郧西县知音艺术团、天河艺术团等民间文艺表演团队演出,已成为县城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河民间艺术团的文艺节目主要以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为题材,以 “郧西三弦”为主旋律,村民们自己编排、参演。该团编排演出的《锦绣天河展风情》、 《织女回乡》、《天河的传说》等十几个节目于2011年登上了郧西 “天河之爱”情歌会和央视三套 “天下有情人”栏目的舞台。
近年来,郧西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广场文化为主线提升郧西“七夕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悄然改变着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观念。
文化促发展
“郧西七夕民俗博物馆能让人更加直观地感受七夕文化底蕴,体会郧西厚重的历史文化。”郧西城关镇居民王兴强老人在参观七夕博物馆时说。近年来,为让群众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郧西免费向社会开放民俗博物馆、文化馆、室内健身馆和天河娱乐城等文化站点。
2011年郧西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3个。郧西天河七夕文化已被列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项目和湖北省 “一县一品”文化项目,“天河的传说”也被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争取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体现。近年来,郧西通过特色文化引来了大批旅游投资者,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延伸了文化产业链条,文化体育产业年生产总值达5亿元,占全县GDP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