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三资”监管代理预警纠错机制,防控农村集体资金流失、资产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
一、明确预警纠错重点。一是明确监管代理中心干部、村(组)干部的警纠错内容。严审把关不严,导致清理数据有误、干部存在吃、拿、要等违纪违规行为;二是明确“三资”类的预警纠错内容。即资金类预警纠错内容、资产类预警纠错内容、资源类预警纠错内容等。
二、硬化预警纠错措施。根据单位和个人在“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程度,实施“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等三种预警纠错措施。一是界定警示提醒范围。三资数据有误的,干部出现廉洁自律问题,但无确凿证据的等九个方面应予以提醒预警。二是界定诫勉纠错的范围。警示提醒后仍未改正的,制度落实不力、审核把关不严,尚未造成损失的等七个方面问题,及时进行诫勉纠错。三是界定责令整改范围。诫勉纠错后仍未改正的,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三资”违法违纪案件负有责任,但可不予纪律处分的等五个方面问题,通过限期整改和通报批评,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三、实施预警纠错方式。一是警示提醒。通过书面预警通知书或预警谈话等形式,要求预警对象对组织需要了解、核实的问题作出回答或说明,并限期进行整改。二是诫勉纠错。通过书面纠错通知书、告诫谈话或批评教育等形式,要求其迅速纠正偏差,终止错误行为。三是责令整改。以书面文件对责令整改对象进行通报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剖析错误根源,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改正,并进行跟踪督导。
四、建立预警纠错机制。通过规范预警纠错操作流程,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人廉政谈话制度,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人重要事项报告制度等建立预警纠错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