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推行“五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东宝区牌楼镇积极探索“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土地流转型、村企合作型、服务创收型”五种模式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09年底,全镇村级集体收入106.21万元,村平7.08万元,其中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2个,过10万元以上的村6个。
盘活资产,探索资产经营型模式。对全镇15个村的资产、资源和资金进行清理,统一建立了台帐,明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对闲置资产采取对外发包和合同租赁的方式进行盘活。2007年,长岗村盘活原村办小学,引进客商兴办石膏粉厂,年租赁收入3.6万元。目前,全镇集体资产经营收入达24万元,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25%以上。
发挥优势,探索资源开发型模式。充分开发利用石膏、山林、水面、荒地等自然资源,宜租则租、宜包则包,全镇15个村资源开发收入达到63万元。冯庙村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引进荆门宝龙石膏公司开发村内丰富的石膏资源,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同时还为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平台,年转移劳动力30人以上。2009年该村一次性化解债务22万元,由三类村提升为一类村。
巧借政策,探索土地流转型模式。泗水桥村抓住国家投资的万亩高产农田平整项目建设契机,投入320万元高标准建成20个日光温室大棚,整体对外招租,引进客商承租农户水田50亩推行稻虾连作,为村集体年创收3万多元。
依托项目,探索村企合作型模式。江湾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进投资200万元的红岩砖厂,村以50亩土地入股,年收入3万元以上。革集村利用杨树港水力资源,与水利部门合资将上世纪80年代兴建废弃的小型发电站进行整治,新上55kw的机组两台,村级年分红收益超过5万元。
改进方式,探索服务创收型模式。来龙村围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成立了湖北来龙蔬菜合作社,网络菜农280多户,把过去零散小规模的蔬菜种植户集中起来规模化经营,统一向种植户提供大棚骨架、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种苗肥料等服务,发展蔬菜1100亩、大棚800个,促进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800元,为村集体创收超过3.5万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