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湖北财政新闻联播

湖北省当阳财政“六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湖北省当阳市财政局与教育局密切配合,将教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落实“三个增长”政策,达到了“两增三保一化解”(增投入和工资;保安全、运转和贫困子女上学;化解“普九”债务)工作目标;树立公平教育理念,办好每所学校,推动了全市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一、保障工作重点。围绕教育“54422”工作目标,解决农村学生住宿、就餐、如厕、饮水、洗澡等五个难题,狠抓放心食堂、安全文明寝室、放心校园商店、绿色生态校园等四个创建,评选后勤管理干部、学生食堂管理员、学生食堂炊事员、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四个“十佳”,建设蔬菜和副食品等二个基地,完善后勤管理和勤工俭学二个文件。同时,投入倾斜于农村,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额兑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设立农村教师津贴,接近省的控制比例12%;招聘大学毕业生,80%以上被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二、优化资源配置。围绕“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联片办”的布局调整思路,做好学校规划布局调整资金预算安排工作。在全省率先偿还完义务教育债务。规模适中办学,平均班额达标,八年来,撤并农村薄弱学校50所。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水电设施齐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镇和集镇中心等地办学,实施中小学设点布局、职教中心基地建设等十多项工程,安装166个教学班“计算机+投影+电子白板”模式的“班班通”全套设备、18个标准化验室,为中小学安装多功能投影、计算机网络、农远工程空中课堂、教室电子备课等现代化专用教室。扩大生均校园、校舍面积,均超过上级规定。增加学校公用经费,教师专任率提高,农村专任率达80%以上。

三、资助特殊群体。保证移民子女“有学上”,实行“校长包校、班子成员包片、班主任和教师包人”的三包责任制,采取分层递进教学、多种形式辅导,使移民子女上学。保证留守学生“有人爱”,创造性地开设“假日家园”、假日驿站、老区驿站、苏区驿站等,开展“爱心一帮一”活动。市关爱留守学生服务队被省委组织部等六部门联合授予“湖北省第四届十大杰出志愿者服务集体”荣誉称号。全省教育系统经验交流会在当阳召开。在全国关工委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四、发放特殊补助。支持城镇教师参加市镇两级支教工作和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交流学习。援助农村教育的形式有定期支教、交流学习、结对帮扶、师徒结对、送教下乡等。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单列指标表彰优秀支教教师;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对支教教师予以倾斜。2009-2010学年度,全市有13对城乡学校、8对镇处学校结对帮扶,230对师徒结对提高。

五、实施绩效管理。大力推行“W”值质量评价体系,将教学质量中核心要素加以提炼、如巩固率、合格率、优秀率、人均分、变异系数等,并根据每部分的实际效果与重要性,进行赋值再加权求和。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竞聘中小学校长,实施教师聘用制,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清退学校临时用工,安置落聘教师,节约劳务开支70多万元。强化校本研训体系,立足自培,实施研训一体化,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六.着力均衡建设。按照“高中抓普及、初中抓标准、小学抓配套”的总体要求,加强农村保育寄宿制合格学校和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采取统一配备实验室及设备、以奖代补、目标考核等措施促进全市各学校朝着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评价一体化的目标稳步推进。97%的定点保留农村寄宿制小学达到宜昌市保育寄宿制合格学校标准。85%的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建为宜昌市初中标准化学校,其余学校将在2010年全部创建达标。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