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湖北财政新闻联播

湖北省宜昌市财政着力打造 “三服务”品牌

  宜昌市财政局坚持为公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理念,倾力打造财政“三服务”品牌,打造服务市场主体、服务预算单位、服务人民群众的财政。

  (一)为企业发展“划桨拉纤”

  1、把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服务市场主体的主旋律。全市落实中央扩内需项目712个,已有414个项目竣工。扩内需项目总投资61亿多元,其中中央投资只有12亿元,市财政想方设法筹措配套资金38亿元,并建立资金周报制督办进度。“放水养鱼”,直接减轻企业和社会税费负担近7亿元。

  加大力度组织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全市备案的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销售网点1650家,销售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176793台(件),销售金额8.26亿元,发放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7526万元。既扩大了内需,又改善了民生。

  2、把项目工地作为服务市场主体的主战场。市财政组建了20多个专班,领导带队,深入一线,实地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进企业,财政专班热心解惑,帮助企业申报项目和资金;下工地,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察看项目现场,进行“零距离”调研论证。从收集整理资料到对申报项目相关指标的整体把关,从项目的筛选、论证到申报材料的审核、报送,财政专班全程跟踪服务,搭建了为企业提供便利的“财政快速通道”。

  本级超常投入17.34亿元,增长191.5%,大力支持三峡全通涂镀板和万达城市广场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建设。

  (二)为预算单位““忙前跑后”

  1、构建“走访机制”,把服务做实。为避免年度预算编制“基数+增长”的“闭门造车”,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精细,市财政局构建了一套稳定的“走访机制”。每年一进入7月份,就开始“走出去”、“请进来”。来年的预算怎么编制?有哪些新的政策出台?预算执行情况怎样?带着这些问题,10个业务科室的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了300多家单位,实地了解项目情况,宣讲政策,帮助解决问题。“走出去”的同时,还把预算单位请进来。今年的7月底,组织324家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预算编制培训,讲解2010年部门预算管理新系统操作规范,并进行流程演练,将操作说明送到财会人员手头。此外,每年的4月份以前,由局领导带队,分别走访各个部门,听取预算下达后的意见反馈,预算单位的财务科成了财政干部的办公室。上门服务是“走访制”对财政干部的又一要求。在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过程中,主动上门为试点单位升级预算单位国库支付系统,添加“公务卡管理”模块,及时编印发放《公务卡使用手册》供各单位参考使用。改进财政票据年度审验方式,24个用票量大的单位上门审验,共审验财政票据44万份、票面金额8.33亿元。

  2、着力工作提速,把服务做优。建立了落实扩内需项目资金预告制,接到资金指标文件后,第一时间通知项目单位;完成招投标程序后,2个工作日内预拨启动资金,比上级规定缩短了3个工作日。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拨付时间从1周减少为1个工作日,资产处置批复时间平均比规定时限提前5天。

  今年以来,粮食“两补”资金提前3个月发放到农户手中。“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由过去的县乡两级审核改为乡镇单向审核、直接进农户“一折通”,补贴兑付周期从1个月缩短到10天。与有关部门协作,推出了交通违法处罚银行异地代收管理模式。今年7月以来,全市共增加异地银行代收网点53个,代收4400多笔、金额52万元,节省了缴款人时间。

  (三)为基层群众“遮风挡雨”

  1、为百姓送福。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服务支持力度,今年以来,低保和养老金提标、义务教育绩效工资、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廉租住房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市直及城区新增民生支出达到3.6亿元,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

  8月份起将城区低保标准调高至245元,市财政因此每月增加支出100多万元,同时城区新增低保对象3500人。为781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担保贷款5265万元。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800万元,城区新增廉租住房1376套。筹集资金3311万元完善贫困学生救助体系4万多名中高职学校、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获得助学金和补贴。全市发放各项惠农补贴4.33亿元,同比增长33%

  对重大的民生支出,超前谋划。为认真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用半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到市直、区属各类中小学,摸清教师津贴补贴发放水平及区级财政负担能力,政策很快得到落实。目前,全市已发放绩效工资2.83亿元、退休教师生活补助1.02亿元,37592人受益。此外,还设计22张表格,调研测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资金需求政府投入规模,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

  2、让群众满意。利用宜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宜昌财政信息网以及报纸、电台、政务公开专栏、宣传手册等多个平台,将办事程序、预决算报告等8大类财政政务信息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80多项、24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情况向社会公开。此外,还率先将市财政机关的部门预算亮相互联网,接受监督。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市党政机关、街道社区和乡镇村组的财政政务公开免费查询点683个。群众对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项,既可纵向到底查询到人,又可横向到边进行比较。对社会各界任何形式提出的咨询、建议和意见,运用“下载登记—领导批示—科室承办—限期回复”链条机制,快速处理,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内回复,特殊问题需调查核实的15个工作日内回复。查询上的便利促进了财政政务公开和互动,全市财政部门回复网上咨询诉求500多件。

  将各职能科室的履责服务流程编制成“线路图”,发到服务对象手上,并提出了接待群众不推诿、指导办事不含糊、纳谏纠违不护短、依法履责不谋私、守时服务不越限的“五不”服务承诺。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