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全面推进2015年财政服务企业工作
为贯彻落实《洛阳市2015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洛政办〔2015〕49号)精神,根据《河南省财政厅2015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豫财企〔2015〕19号)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洛阳市财政局印发了《洛阳市财政局2015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洛财工〔2015〕11号),对2015年财政服务企业工作做了进一步明确。要求通过开展企业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各项服务企业措施有效落实,不断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和行政服务效能。企业请办事项办理速度进一步加快,服务窗口建设力争取得新进展,企业反映问题必须及时解决,政策范围内问题办结率务必达到100%。
(一)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拓宽沟通渠道,加强财政政策宣传,使企业更好的了解和运用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力度。一是对于涉及企业的各类财政政策,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公开,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对财政政策进行宣传报道。二是采取深入企业调研、现场办公、召开涉企财政政策宣传培训会、企业运行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对财税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充分发挥洛阳财政门户网和中国洛阳连线政府以及洛阳信息港等网络平台作用,对企业提出的涉企问题和财税政策问题进行及时的答疑解惑。四是坚持企业经济效益月报分析,坚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生产、销售、价格、成本、存货等指标变动情况,为制定完善政策提供依据。
(二)做好帮扶工作,解决存在困难
按照《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5年企业点对点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豫财企〔2015〕27号)和《洛阳市推进“双十”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洛政办〔2015〕43号)精神,明确专人负责,重点做好市财政局负责配合协调的企业、项目对接工作,围绕政策落实、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市场开拓、结构调整等关键环节,积极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全力帮助企业破解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瓶颈,促进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落实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1、加强涉企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整合涉企财政专项资金,设立企业发展资金,实行财政资金基金化改革,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以产业链整合提升为重点,积极支持产业集群发展,重点用于高成长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支柱产业转型。
2、落实优惠政策,扩大政府采购本地范围。严格落实《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通知》(洛财购〔2013〕4号)规定,充实更新洛阳市本地制造产品目录,大力发展本地市场,分行业认定优质优价产品进入《洛阳制造产品政府采购目录》,筛选确定市场好、有效益的畅销产品,支持其扩大生产规模。发挥节能惠民工程,农机补贴等政策杠杆作用,争取洛阳市更多产品进入推广补贴目录,促进本地产品消费。
3、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财政扶持方式。通过后补助、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管好用好应用技术与研究开发资金,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
4、加快企业品牌和质量建设,促进现代工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做好洛阳市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小巨人”培育工程、商标战略、市长质量奖等优惠政策的兑现工作。
5、支持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企业发展平台。认真落实促进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集聚区内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承载和服务能力,积极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链整合提升为重点,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形成集群效应。
(四)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运行环境
1、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杠杆作用。认真落实国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创新、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应退尽退、应减尽减、应免尽免,进一步合理理顺企业税收负担,做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资格认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高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商品储备企业、动漫企业和文化专制企业等享受国家税收优惠资格申报和认定工作,保证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规范收费管理,优化企业运营环境。继续清理各项收费,确保各项清费减负工作,结合资源、环境等领域税费改革,落实收费基金清单制度,对收费基金项目实行常态化公示,规范涉企收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严格收费审批,公开收费项目,加强社会监督,做好对涉企收费问题的监督检查工作。
3、帮助企业多渠道融资,缓解企业融资难。调整政府支持方式,积极推进发起产业基金,发挥中小微企业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多策并举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用足用好企业还贷周转金和政府增信基金,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增强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担保的积极性。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点带面,放大财政资金效应,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