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渑池县财政从“三公经费”支出监管和“公务卡”改革入手,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严格规范“三公经费”管理。2013年全县“三公经费”累计支出4881万元,同比减少1692万元,下降23%,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
一是明确压缩比例,下达预算单位“三公经费”支出限额。年初,根据单位近三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并结合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特点、人员编制、车辆编制及公务开展情况,确定预算单位“三公经费“支出限额。
二是软件监控,实现“三公”经费的有效控制。率先同省财政厅联合开发了“三公经费“电子监察预警系统,与正在使用的预算执行系统无缝对接,具有控制指标的录入、临近控制指标预警、达到控制指标拒绝执行、执行信息查询等功能。2013年,系统提示预警单位66家,拒绝报销单位27家,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三是严格标准,实现“三公”经费规范管理。渑池县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订了“三公经费”的报销标准,明确招待费、会议费和车辆运行费报销的具体操作细则。招待费实行“接待审批单、发票、菜单”三单合一报帐;会议费较上年基础上只减不增,最低要求下降10%;车辆运行费考虑各单位业务性质、车况等情况,按每车运行成本总额确定,予以合理调整。
四是大力推进“公务卡”改革。对公务卡报销程序及结算目录进行细化,对差旅费等16项费用进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前为止,95%的行政事业单位同银行签订“公务卡”协议,共办理公务卡二千余张。从2014年4月份起,渑池县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开始按“公务卡”强制刷卡结算目录刷卡支付,目前已办理公务卡业务20余笔支付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