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县财政局南蒲财政所紧抓“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工作助推城镇化建设
长垣县南蒲办事处现有人口52980人,下辖37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毗连县城区,地理优势明显。近年来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根据整体规划,南蒲办事处将所辖的村庄,规划为5个新型农村社区,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城镇化建设。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以来,该所紧密结合南蒲实际,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进行打包整合,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凝聚合力,强化落实
为扎实开展奖补工作,该所将加强政策宣传、实地调研和强化领导作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奖补工作。一是提升思想认识。办事处组织召开了由全体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财政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财政奖补工作动员会,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纳入办事处日常工作范畴内,统筹安排。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办事处党工委领导下,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工委书记抓大局,分管领导和财政所长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三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举办村民宣传大会、设置专题宣传栏、张贴条幅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奖补政策,使政策理念深入人心。
二、建章立制,规范运行
该办事处十分注重工作落实,从制度建设入手,依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一是健全了基层民主议事制度。在各村委会成立了理事会,凡是公益事业建设事项,都要及时召开理事会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等基层民主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讨论研究建设投入和建设规模,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大多数群众的需要。二是建立公示制度。将村级“一事一议”项目批复、资金拨付等文件在办事处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确保政策和资金动向透明,同时各村也建立了财务公开制度,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内容、筹资筹劳数量、奖补金额纳入财务公开内容,并及时向村民公布。三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按照每村一个档案、每项目一个档案的管理模式,对“一事一议”项目进行建档,存档材料包括筹资筹劳方案、会议记录、签字资料、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奖补项目申请等原始资料。四是建立管护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工作思路,建立了村级公益事业管护制度,明确了公益设施所有权、收益、管理、维护等,延长了公益设施使用寿命。
三、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该所积极参与“一事一议”奖补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工作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申报项目10个,涉及36个行政村,项目总投资2334万元,筹资182.7万元,申请补助资金257.8万元,主要用于5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项目基本完工,2012年5个项目已全部开工,预计明年3月底可全部完工。
一是狠抓验收,严控质量。该所十分注重质量把关,充分发挥财政监管职能,严格项目资金、质量管理。同时,建立多级验收机制,首先,由各村组织村民代表、村委监督委员会、理事会、受益群众代表等对项目进行验收。其次,办事处组织相关部门,成立检查验收组,逐项目进行实地验收,对工程建设、筹资筹劳、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最后确定工程计价清单项目。对工作开展好的、程序规范、成效明显的安排后续项目资金时优先,工作开展不力,程序不规范,项目验收不合格的视情况少安排或不安排后续项目资金,并责令限期改正。通过监督和检查验收,严把项目工程质量,有效防止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现象发生。
二是多向筹资,强化保障。坚持以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建设模式,积极鼓励村级组织增加投入,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初步形成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化稳定投入的新机制,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供了财力保障。同时。在一些村庄合并、搬迁过程中,对资金进行整合,将筹资、奖补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社区内的公益事业建设,推动社区建设加速发展,使奖补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比如2012年申报5个项目,投资预算总额774万元,用于5个社区15公里的水泥道路及管网,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是加强组织,明确责任。财政所不断强化监管系统运用,通过明确专人负责奖补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并积极配合上级开展实时、动态掌握“一事一议”奖补工作措施,及时将项目申报、审批、实施和竣工验收情况以及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等进行录入、更新,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切实履行和担负起了任务和职责。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