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参股打造“农企航母”
——河南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纪实
中国财经报2008年11月22日
“土农业”和财政共度“甜蜜时光”
10月18日,对民营企业河南永达食业集团来说,是个甜蜜的日子。这天,总经理王光灿从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手里接过了1500万元财政参股资金。
在当前企业普遍缺少资金的情况下,能拿到这么多真金白银,的确让人羡慕,而这已是永达集团第二次获得财政资金参股。通过两次参股经营,企业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量达到30万吨,对日本和韩国肉禽出口大幅增长,并带动3000多户农民致富。如今,公司被国家列入首批农产品出口免验企业,作为出口企业已经跨入全国同行业第一方阵。
用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的话说,“国家财政投资参股,不仅是1500万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更是一个金字招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企业因此提高了知名度,提高了公信力,社会对企业的认可度也会增强,同时它也是催化剂,是杠杆,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像永达集团一样拿到财政参股资金的还有巨龙淀粉等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自2004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投资参股经营试点省份以来,河南省紧紧围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认真抓好项目申报、评审、运营、监管四个环节,保证了参股经营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今年河南省财政多方筹措落实1.5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万元,缓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困难,促进食品企业做大做强,有力推动了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钱国玉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河南省已有23家企业的粮油加工类、畜禽产品加工类以及特色农产品加工类的27个项目获财政投资参股,累计投入财政参股资金4.6亿元。这些项目正在产生扩散效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示范作用。
同时,农发行河南分行、浦发行郑州分行对星河油脂等6家财政投资参股企业现场授信6.78亿元,进一步拓宽了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途径。
打造“农业航母”
在财政资金支持下,河南省一批农业公司由此进入了食品企业第一方阵,在管理和技术上已经和国际水平接轨。钱国玉表示,政府要组建出河南的农业产业“航母”,一定能创出叫响河南、叫响中国乃至叫响世界的河南农产品品牌。
河南省丰盛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坤志告诉记者,财政参股以后,他们公司已经有了质的飞跃。2006年度他们公司在参股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后,年加工小麦能力由15万吨提高到30万吨。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较上年增长90%;利润总额1178万元,较上年增长104%;上交税金较上年增长了84%。
河南巨龙淀粉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光说,财政参股打破了他们以往家族式的管理,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和抗风险能力,企业由原来年产规模10万吨提高到现在的50万吨。
钱国玉介绍,财政参股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参股经营企业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形式,依据市场导向和自身需求,积极建立原料基地,优化品种结构,优先发展优质、高产品种,推动了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品种优质化率和农业种植、养殖集约化生产水平,较好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另一方面,参股经营项目的实施,不仅直接促进了龙头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带动了资本、资源、技术和人才等各种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
在参股企业带动下,河南省已形成养鸡产业群、优质小麦种植产业带、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带、优质玉米种植产业区和特色农业产业群,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2007年河南省2004—2007年参股的15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实现净利润1.2亿元,吸引民营资本达25亿元。据初步统计,已参股的15个项目企业带动了周边191万多农户增收11.5亿元,吸纳1.8万农民就业。
钱国玉表示,政府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直接支持力度的同时,也支持引进战略投资者,设立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重点培育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上市;另外,积极推进参股企业与私募股权基金结合,扩展融资渠道,加速企业资本扩张,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与此同时,支持政府投资主体与政策性、商业性银行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和业务联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为重点龙头企业提供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等全方位服务,为参股企业建立多方位的融资体系。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