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普降"高产穷县"
编者按:“高产穷县”是经济发展特定时期的特殊现象,这些小县城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也做出了“角斗士式”的悲壮牺牲。然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实施,有效解决了“高产穷县”的尴尬,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同样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产粮大县的贫困尴尬
今年,河南第一产粮大县滑县预计粮食总产高达29亿斤,这已是该县连续5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和“全省第一产粮大县”桂冠。然而,头冠“殊荣”的滑县,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受困于“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现实。
据滑县财政局有关同志介绍,目前,该县人均财政支出606.4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1.1%,全国平均水平的26.2%,农民人均纯收入4009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滑县要达到全省的公共财政服务水平,需要上级补助10.8亿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需要补助21.5亿元。统计部门调查表明,今年河南省小麦每亩生产成本为423.5元,亩收益为153.4元,比上年减少7.8%。按调查的户均种植5.3亩小麦计算,每户种麦收益不足千元,仅相当于一位外出打工农民一个月的收入。现实表明,滑县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做出了“角斗士式”的悲壮牺牲。
问题还并不仅仅限于滑县。河南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产粮大县同时也是贫困大县的现象在河南并非个案。2007年,河南省70个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县的粮食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81%,但是其财政收入只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9.1%;放到全国比较,矛盾更为突出,以粮食产量在10亿斤以上的52个县市为例,其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不足1/3。
转移支付让贫困县普降“甘霖”
专家认为,政府不应消极地等待发达地区产生“扩散效应”来消除这种差别,而应采取一定的特殊措施给予不发达地区一定的补助或刺激其经济发展,以缩小差距。这种“特殊措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转移支付,正是这种转移支付,今年让滑县财政局长王少刚的眉宇舒展了许多。
王少刚向记者介绍,去年滑县财政收入2个亿元,财政支出10.1亿元,有8个多亿元靠转移支付和其他专项资金,其中80%以上的支出全支持了“三农”。“国家和省里转移支付向种粮大县倾斜,不让种粮者吃亏,给我们鼓足了劲。”
在转移支付中受益的还有“老子之乡”鹿邑县。该县财政局副局长毛斌告诉记者,去年转移支付7.2亿元,今年是10个亿。为此,他们设立了“三奖一补”的措施,鼓励农民增产增收。
河南省财政厅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8月18日,省财政下达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89.2亿元。其中:对县(市)补助70亿元,加上基数性补助60.4亿元,共计130.4亿元,比上年增加20.6亿元,增长18.7%;增加村级经费补助3.6亿元,村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万元。据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介绍,7月份,财政部下达该省2008年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比上年增长了28.9%。
近年中央不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对河南省的补助从2001年的9.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84.9亿元,6年增长18.5倍,年均增长64%。
转移支付保障对象拓展体现公共财政理念
河南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李新建告诉记者,1996-2006年,转移支付主要是应用收支均衡模式,计算市县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缺口,按收支缺口给予补助。2007年以来的计算办法在综合应用上述两种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支出均等化模式,直接依据人均支出水平给予补助。同时,转移支付的保障对象不断拓展,初期主要是计算财政供给人员人均财力和支出需求,但随着公共财政理念的深入,转移支付测算对象逐步扩展到全体居民。
他介绍说,1994年以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河南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扩大。1994年,省对市县转移支付资金规模仅1.71亿元,占市县支出的1.3%,补助县(市)39个,享受面为36%。2008年,加上基数性补助后,省对市县财力性一般转移支付规模达149.6亿元,占市县上年财政支出的9.7%,资金规模比1994年增长86倍,且重点向人均支出水平低的困难县倾斜。
去年,河南省还建立了最低基本支出保障制度,对县(市)基本支出缺口全额弥补,从而缩小县(市)财政差异。今年有68个县(市)享受最低保障补助28.9亿元,县均4300万元,,以2007年为例,县(市)间财政收入差异为26.9倍,而财政支出差异为3.8倍,确保了基层政府正常运转。
通过转移支付资金,河南省公共财政实力加强,2005年以来累计安排农村低保、五保户补助、新农合、农村义务教育、安全饮水等涉及民生的支出90.8亿元,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确保省委、省政府承诺的大事、实事落到实处。
“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的快速增长,有效解决了地区间公共服务差异问题,一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差距明显缩小,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同样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钱国玉说。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