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黑龙江财政新闻联播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秋收与“六秋”无缝对接

  秋风送爽,丽阳高照,大豆摇铃,稻浪泛金。

  9月20日清晨,价值300余万元、号称“变形金钢”的凯斯500马力9300三折叠式无人驾驶的智能化大马力联合整地机车在八五二农场第一管理区的田野里如梭穿织,条条黑龙翻卷而腾。

  车主张建高兴地说:“近几年我们‘六秋’工作开展得好,大豆连续两年刷新全国纪录。这不,我利用秋收的大好季节加紧抢翻地,全部达到待播状态,确保明年春天不动土,再保有个好收成。这就叫一秋管两年,再造丰收年。” 

  近年来,农垦红兴隆分局始终坚持秋收工作与秋翻地、秋施肥、秋整地、秋做床、秋备土、秋摆盘的“六秋”工作同步进行,要求水田必须做到“三个百分之百”越冬;旱田整地实现翻、耙、震、起垄一次成型,确保春天不动土;秋翻地必须保持在35厘米以上,形成土壤水库,做到秋水春用;全部采用大型先进机械作业,禁止小型机械下地,确保作业质量标准;机车全部统一调配,提高机械的劳动率;规定整地作业全部在10月30日前结束;推行双向质量验收法,保证耕种标准质量。标准的统一,有效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更新步伐,今年全局投资2.74亿元,购置各类先进农机具3972台套、大中型拖拉机727台、进口180大马力以上拖拉机25台、自动导航驾驶仪19套、进口联合整地机14台套、收获机273台等,创历史新高,农业机械化率达到了99%,玉米和水稻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现代化机械力量的增强,保证了农时和作业标准率达到100%。特别是今春,在遭受三重自然灾害的严重侵袭下,大机械优势明显,使得680万亩耕地播满播严,100%播在高产期,保证了680万亩耕地创下测产达到34.9亿公斤的历史新高,同比增产3.05亿公斤。

  曾以单产907公斤领先世界寒地水稻种植水平的五九七农场第四管理区,如今到处是一派丰收与整地同步进行的繁忙景象。第二十四作业站在统一机车调配方式下,做到收割一块整一块,实现收翻无缝链接,基本实现了耕地当天收获当天整理。管理区主任张贵龙介绍说,秋整地带来的实惠,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秋整地已成为农户的自觉行动,今年水稻单产将再次获得突破,可达到1100公斤左右。

  宝山农场第二管理区种田能手张运和每年都采用两段收割的模式,保证在全场第一个完成秋整工作。他说,两段收割一是能够让粮食早收获早上市,每年都能卖上个好价钱;二是可以腾出富余时间来秋整地,保证来年生产没有那么大的压力;第三是秋翻地可以对水田土壤进行散墒,解决了春季翻地土壤因水分大而导致水整地难的现象,减少整地费用;四是不怕春天是春涝还是干旱,随时就可以播种。正是这种做法使得他家水稻单产年年超过800公斤,成为管理区有名的“田秀才”。

  为了提前防范春季灾害,红兴隆分局提出:凡是拥有10万亩以上水田的生产单位,要建立1~2个智能化全自动钢骨架大棚育秧基地;旱田全部采取不动土深松技术等,共推广应用10项配套集成新技术,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采取免费培训机制消除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在新的要求下,曙光农场首次推行了指标考核入户的新型管理机制,并通过200多家科技入户示范户,有效地推动了“六秋”工作,水稻秋做、秋备、秋搬盘率达到100%,旱田收割与整地同时进行率达到100%。

  截至目前,全分局整理耕地18万亩,秋备土、秋做床工作全部完成。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