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黑龙江财政新闻联播

走进南山工业走廊

  利用沉陷区土地资源上项目

  目前,全区可掌控的项目用地达500余公顷,彻底缓解了项目用地难的问题。

  如今行走在南山区南岗路上,沿途两侧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一幢幢工业厂房井然有序,一批批客商接踵而至,到处呈现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长安工贸、元华橡胶、新广机械、恒新照明等一批批“非煤”大项目陆续上马……

  南山区在推进“区域经济转型,构建和谐南山”的道路上,更加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以建设工业走廊、发展园区经济推动区域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思路决定出路。南山区作为一个有着半个多世纪煤炭开采历史的老矿区,全区25平方公里的管辖区域内,有近40%是采煤沉陷区,可用于上工业项目的土地十分紧张,按现有土地资源建工业园区更不具备优势。为破解这一难题,南山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认真研究,统一思想,下定“有条件建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建设”的决心,确定了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全市加快沉陷区治理及棚户区改造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沉陷区土地资源上项目,推进地区经济创新转型的工作思路,为招商引资上项目提供土地保障。有了思路,一些疑问也随之产生,即在沉陷区土地上方能不能上工业项目,能上什么样的工业项目。伴随这些问题,南山区四大班子成员经过实地考察,广泛调研,并聘请唐山及沈阳大学有关专家对利用关闭矿井土地和采煤沉陷区上项目进行论证并得出结论,经过合理的、有效的治理完成后,现有沉陷区土地可以上项目。

  有了这颗定心丸后,就是要整合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沉陷区土地。首先移山填壑,再造“平原”。广泛动员地区有实力的企业和上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利用区域内矸石山众多的优势,对区域内“露天坑”、“沉陷坑”进行回填,再造“平原”。其次动迁居民,腾出土地。以南岗路为主线,对沿路区域内符合沉陷区和棚户区动迁条件的居民进行动迁,引导协助项目单位和企业按照相关政策出资动迁,既有效解决了动迁资金难题,又保证了项目进度,达到了双赢效果。三是清理整合,集约利用。区委、区政府成立了3个调查小组,对区域废弃地、企业闲置地、居民开荒地等进行了全面普查,逐一进行登记,重新划块整合。同时对一些企业和单位私自占地进行了集中清理。通过沉陷区回填、棚户区(沉陷区)动迁、清理非法占地等措施。目前,全区可掌控的项目用地达500余公顷,彻底缓解了项目用地难的问题。

  项目聚集产业区日益完善

  缺水断电的废弃地成为水电配套、功能完善的项目聚集区,区委、区政府坚持“三通一平”标准,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工业走廊内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加大了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园区环境。

  面对土地优势而引发的项目建设热潮,南山区委、区政府领导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暂时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却是无止境的,必须提高项目质量,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由“引项目”向“选项目”转变。

  在工作重点上,坚持科学规划,更加注重土地管理和生态保护等工作,在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产业集聚配套力、招商引资吸引力和企业发展竞争力等方面下工夫,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委、区政府聘请南京大学专家及省规划设计院对以南岗路为主线的全长10公里的“工业走廊”,沿途500余公顷沉陷区可利用土地进行了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建设,科学定位园区功能、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形成了《南山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制作远景规划沙盘,分别设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机械加工业、木材深加工业、大项目吃配业和服务(外包)业等6个不同功能的产业聚集示范区。

  南山工业走廊(再就业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扩大城市下岗职工、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具有突出的作用;同时能使优势产业形成聚集效应,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全区经济增长方式,为新上项目用地提供了广阔空间,为全省乃至全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利用关闭矿井土地和部分采煤沉陷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探索新路起到了典型的示范作用。

  舍得宝,宝换宝;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南山区委、区政府建设工业走廊以“规划——投资——项目”为主线,突出规划引领,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着力培育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产业互补、协调配套的“六业”优势项目聚集工业园区。为了使沉陷区上方凹凸不平的土地成为适宜项目建设的厂地,使缺水断电的废弃地成为水电配套、功能完善的项目聚集区,区委、区政府坚持“三通一平”标准,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工业走廊内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加大了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园区环境。一是完善路网。南山区南岗路成了区委、区政府的“头痛路”和沿路企业群众的“闹心路”。重修南岗路被区委、区政府提到实施日程,筹集资金800万元,从开工到胜利竣工的120天里,全区机关干部被动员起来看路、护路,因为这7公里长的南岗路是南山人民致富之路、希望之路。在硬化改造南岗路的基础上,区财政又直接投入200万元,分别修建了南山矿道口至南岗路、煤井路至南岗路等5条总长3.6公里的砂石路和2.7公里长的水泥路,初步构成了以南岗路为主线,纵横交错的路网格局,有效地解决了工业走廊内企业交通运输难题。二是解决水电。历时3个月,经过反复与鹤矿集团水电公司、哈铁分局、市直相关单位等部门协商,终于解决了工业走廊内的水电问题。特别是为获得国铁过道涵工程审批手续,区委、区政府决定由区人大主任专门负责协调国铁过道涵工程,为盖全审批单上10余个部门的公章,数次的冷落、数次的等待,区领导曾11次前往哈尔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番沟通协调,终于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彻底解决了工业走廊内水电问题。三是集中动迁。区委、区政府积极利用市委、市政府对沉陷区动迁和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以工业走廊内50公顷的大陆工业园区为重点,区财政投入700万元,动迁居民500户。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形成项目聚集产业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积极向上争取。区委、区政府聘请专家研究制定了《南山区再就业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责成一名副区长专门负责向上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利用沉陷区废弃土地上项目得到了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办公室的认可,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利用土地的典型。目前,已申请到国家沉陷区治理资金4400万元。五是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的原则,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园区参与开发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动员辖区民营企业检顺公司,投资3223万元完成了10公顷沉陷区和南岗路大陆段东侧17公顷沉陷区治理项目。同时,区财政还直接投入500万元,在红卫农场、南山农场、富力农场购置了总面积144公顷非沉陷区土地,进行项目用地储备,有效地解决了项目用地“瓶颈”制约问题。

  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以康之洁织物消毒剂、恒新照明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的12户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成功入驻,标志着南山区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上已经有所突破。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南山区招商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南山工业走廊”已逐渐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区委、区政府完善机制,提高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功率。制定了《南山区领导干部“五包”责任机制》、《南山区招商引资和上大项目奖励办法》,区财政每年投入资金120万元,建立招商引资奖励资金,派出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首的招商小组分赴深圳、广东、大连、唐山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并首次成功引进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台商企业元华橡胶项目落户南山工业走廊。特别是为引进一户投资额超10亿元的城市煤气站化项目,区委领导曾在一个月之内4次去省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为取得项目审批论证,前往哈尔滨、唐山等地市20余次。

  为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南山区围绕“项目建设年”活动,提出了开展“准备之冬”、“开工之春”、“推进之夏”3个攻坚战活动。经过“准备之冬”的酝酿,2010年春天,南山区迎来了“开工之春”的喜悦,在全市组织开展的项目建设“比备战、比开工、比推进、比成果”活动中,南山区先后开工剪彩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非煤项目10个。在不放松“煤”经济项目的同时,围绕“六大产业”南山区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喜获丰收。目前,已经入驻和即将入驻工业走廊的企业共40余户。以康之洁织物消毒剂、恒新照明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的12户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成功入驻,标志着南山区在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上已经有所突破。以长安工贸公司、鑫诚机电厂、新广机械加工为代表的10户机械加工企业已经入驻,有7户企业投入生产,这些机械加工企业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近亿元,加快了南山区打造机械加工产业龙头的步伐。以晟大选煤、东大选煤、兴国选煤、丰源腐植酸加工为代表的16户煤炭深加工企业,对南山区延长产业链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林业局木材储运中心、祺祥木业、广亿木业为代表的15户木材深加工企业即将入驻产业聚集区,这些企业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上亿元,实现出口创汇近千万元。以鑫鑫米业等为代表的8户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成功入驻,为把南山区建设成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开了个好头,为把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建设成支柱产业打下了基础。在采矿腾空区上方投资3000万元,建设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兴国农艺生态园,为市民休闲提供了场所。此外,生产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物流中心、橡胶圈项目也正在紧张建设中。这些企业和项目的建设将使南山再就业产业聚集区的功能布局得到初步完善,将会吸引更多的同类企业和项目入驻,加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同时对大量安置就业,提升地区经济实力,改善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腾笼换鸟,腾走小麻雀,引来金丝鸟,才有南山经济的增长”。这已经成为南山区从上到下的共识。南山工业走廊凝聚了一届领导班子的睿智,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更承载了南山人的希望。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