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黑龙江财政新闻联播

黑龙江省北安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房屋整齐,树木繁茂,街路宽阔……走进北安市城郊乡建民村和赵光镇东丰新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农民享受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屯整洁如同城市一角,处处呈现出一派和谐、安宁。

  作为黑龙江省北部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黑河市的“南大门”,北安市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黑龙江省北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先导区,向着快速发展的道路大步迈进。

  科学规划吹响“集结号”

  北安具有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城镇规模大,城镇化率较高;交通通达性好,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现代农业发育较好,机械化程度高。同时,通北镇、赵光镇规模比较大,通北镇历史上曾是通北县,赵光镇也曾号称“黑河第一镇”,有很强的承载能力、辐射能力。

  按照省和黑河市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北安市结合区位优势和现实基础,明确提出到2015年把北安打造成为我省北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先导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构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按照这一思路和目标,北安市科学规划城镇发展布局,“抓点、成线、带面”,确定了以北安城区、赵光镇、通北镇为节点,以吉黑高速公路为轴的经济发展带,着力构筑“三点一线”城乡发展格局。

  北安市把小城镇建设视为带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引擎,全力予以推进。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重新修订了《北安市村镇体系规划》,拟定除保留8个乡镇所在地外,将全市333个自然屯整合为21个新型社区,集中力量尽快完善乡所在地和新型社区的基础设施,迅速形成拉动效应。坚持“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突出特色”,编制完成了以赵光镇、通北镇为重点的小城镇规划,优化城镇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把北安市区定位为黑龙江省北部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全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通讯中心、电力配送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和工业产业集群;把赵光镇定位为工业重镇,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大外引内扩力度,培育骨干企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把通北镇定位为商贸大镇,不断完善商贸物流载体和配套设施,发育农机、农资、建材、家电等八大市场体系。同时,根据村镇体系规划,制定了《北安市中小学校教学网点布局调整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北安城区、通北镇两大教育中心。

  创新机制打响“总体战”北安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扶持推进力度,打响了一场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战”。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采取农民自筹、财政投入、向上争取、资金整合、乡村投入和包扶帮建多种筹资方式,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投入。2007年以来,共投入资金9亿元,硬化农村公路626公里,6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村公路硬化;建成村级新农村综合大院和乡镇文化站36处;重点加强了赵光镇和通北镇楼房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进入城镇落户准入条件,凡是因土地流转、整屯搬迁向市区和小城镇迁移的农民,只要本人提出申请,经原乡、村两级证明,可以自由选择在市区和小城镇落户。截至目前,已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办理城镇户口5100人。

  逐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北安市整屯向中心镇村搬迁优惠政策》,对50户以下成建制搬迁的村屯,减免相关费用,对入住困难的农户实行贷款贴息。制定了促进小城镇发展的若干政策,每年拿出1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同时,对重点镇下放管理权限,切实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强化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领导组织机构,)负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协调、议事决策、重大问题解决和督促检查,并建立考核机制,严格兑现奖惩。

  建立包扶帮建机制。由110个市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包扶帮建试点镇和试点村。

  建立健全合作共建机制。与区域内中省及黑河市直单位开展合作共建,共同打造发展平台,培育主导产业,推进城镇建设,形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合力。

  为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切实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城乡一体化建设顺利推进,北安市还于去年下半年在全市开展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大下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城乡共荣奏响“和谐曲”

  城乡基础建设日益同步,城乡人民生活日益相近,城乡经济发展日益相融……一体化建设让北安城乡共荣,奏响了一曲和谐发展的美妙乐章。

  北安市采取整体搬迁、旧村改造、分散转移、局市共建四种模式,推进农民向城市、小城镇、新型社区、农场场部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以赵光镇东丰村为试点,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把东丰村整体搬迁到赵光镇区,高标准建设东丰新村。新村分三期建设,总投资1.6亿元,将配建超市、幼儿园、医务室、活动中心、休闲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实行社区化管理。目前,投资4200万元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可入住农民131户,二、三期全部建成后,全村9个自然屯、1000余户农民将实现整体搬迁,通过努力,东丰新村将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社会和谐的宜居新社区。以东丰村新村建设为引领,今年,北安市又在通北镇规划了农民新区,在城区东部和西部分别规划了市属6个林场职工住宅新区和近郊农民新区,并要求每个乡镇启动1~2个小型屯成建制转移试点。

  从2008年开始,北安市在城郊乡建民村试点进行旧村改造,重点实施了改房、改水、改厕、改圈、改厨和道路绿化、路面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庭院香化、街道净化“五改六化”工程。目前,主街和巷道全部实现硬化,主要街道全部亮化,中心屯住房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四旁绿化率均达到100%;建成了农民休闲文化广场、农民活动中心;开工建设了大型超市、浴池。接下来将通过新型社区建设和政策吸引,吸纳周围10个村屯向建民社区整体搬迁,尽快使建民社区发展成为新型小城镇。

  对于不具备整体转移条件的村屯,北安市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民进入城市、小城镇、新型社区、农场场部居住。几年来,向市区和小城镇分散转移的农户已达6000余户。北安市还依托市域内的农垦北安分局及所属农场,规划把就近村屯的农民整体搬迁到农场场部。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农民就业的平台。北安市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重点抓好北安工业园区和庆华机械加工园建设,规划建设赵光和通北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北安物流园区、汽车经销集聚区、农机农资和工程机械经销园区、赵光物流园区、通北物流园区五大物流产业园区,引导优势产业项目和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增强城镇功能和聚集辐射能力。同时,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商贸物流业,不断增强市域发展内在动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这个市还大力开发红色游、生态游、购物游,建设景观景点,借助周边旅游资源,培育发展餐饮、宾馆、休闲娱乐等服务业,进一步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大力开展定向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健全市乡村三级劳务输出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去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560人,增加收入6113万元。

  一体化建设的浩荡东风,催发着北安城乡联动、比翼齐飞的步伐,以蓬勃活力向着发展方式更优、发展质量更好、发展速度更快、综合实力更强不断迈进……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