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城镇化发展之根
坐着公交 去种地
每天早上6时,农垦建三江分局八五九农场的居民史玉柱会悠闲地穿戴整齐,随后来到场区的固定公交车站,等待着开往第三管理区的公交车。“原本以为搬进场部,离管理区远了,种地也不方便了,没想到农场给我们开通了公交车,半个小时就到地里了,晚上回来也有公交车,种地就像是上下班一样。”
史玉柱在第三管理区种了200亩旱田,以前没通公交车的时候,只能坐长途客车,有时一等就是大半天甚至一整天,因为交通不便,农忙时只好住在管理区。
为了方便居民生产,农场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场部和管理区之间开通了公交车。一天开行20多辆,从早上6时到晚上18时,从场部到下面的9个管理区,随来随走,循环开行。
农场副书记刘进友告诉记者,在推进小城镇建设中,高楼盖好了,大家搬进场部了,可要让大家过上“真正的城里生活”,就必须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品质。在八五九农场,一部分人搬进场部,但仍以耕种作为主业,地和场部有一定的距离。为此,农场就想到了开通公交去种田。
刘进友说,农场计划在全场打造“两纵七横七个循环网”的237公里的水泥路循环网络,届时不仅是场部到管理区有公交车,管理区之间、管理区到作业站、作业站之间也都实现农业生产公交化。现在已经建成水泥路面116公里,今年正建设水泥路121公里,各标段已经全面开工。竣工后,有地就有路,有路就是白色路。实现站站通水泥路,做到水泥路修到哪,公交车就开到哪。
有了公交车,史玉柱们去种地只需要半小时路程,来回就像是上下班一样,白天耕作在田野里,晚上居住在城镇中。
与此同时,八五九农场还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下起了功夫。
农场仅去年一年就投入2300万元,建成了垦区一流的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塑胶跑道、运动场地,购买了垦区一流的教学设备。今年又投资1500万元,新建6200平方米幼儿园。投资450万元,建成4200平方米的住院部大楼,综合检验楼,投资200多万元,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全场百姓提供舒适、安全、技术高超的就医条件。同时,今年新建30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为独居老人解决生活问题,实现老有所养。
农垦宝泉岭分局名山农场在小城镇建设中,坚持软、硬环境同时推进。2009年,按照原有规划,农场下排水工程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可是三年后再建下排水工程,必然会破坏街面的硬化、绿化,造成重复建设。为此,农场一改过去先建主体项目,后建附属设施的做法,将附属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推进。农场投资 300万元,完成下排水一期工程,楼房排污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随后,农场又投资300万元完成自来水改造扩容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
宝泉岭农场投入1200万元,将连通农场与哈尔滨方向的哈萝公路,打造出了33公里的绿色景观大道,让“绿满垦区”这一理念得到了更好的诠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伴随着农垦城镇化的推进,下排水、自来水、集中供热、文化广场、街道、场区绿化、硬化、卫生、教育……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也正是有了这些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让搬进场区的居民真正地享受着城里的幸福生活。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