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变大了,街变美了,城变绿了,景变靓了,百姓满意了
黑龙江省佳木斯 从城市发展开卷破题(图片)
美丽的松花江畔。
3年前,第一次来佳木斯的时候,脏、乱、堵的城市形象给北京客商周顺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次,本想在这里投资建厂的他毫不犹豫放弃了计划。
今年4月,参加首届中俄农机展销会的他故地重游,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让他对这个城市有了新的认识。这次,3年前已经放弃了的想法又在他的脑子里升腾起来。
落后与现代,肮脏与文明,两种迥然不同的景象,映衬出佳木斯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轨迹。
迸发全部魅力
经过3年的蜕变,佳木斯正昂首阔步,向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都市迈进。
城变大了。他们依据“两区两带一城”的发展规划,构筑起 ““三横”、“四纵”城市道路网。城内外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城市4大出口全线整体配套改造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吸纳力和承载力。
街变美了。一条条宽阔整洁的大道,道路两侧,高高耸立的路灯整齐划一,绿化隔离带花草丛生,各色建筑鳞次栉比,呈现出一派现代化城市的清新气息。
城变绿了。佳木斯市重点推进园林绿化与改造工程,友谊、红旗、长安3条精品路主体绿化工程全面完成;栽植各类树木316.5万株,完成绿化面积46.8万平方米,道路两侧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建园增绿、造景添绿,形成了“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园林式城市景观。佳木斯成为获得国际能源总署“全球区域能源气候贡献奖”的唯一亚洲城市。
景变靓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夜幕降临,路灯和霓虹灯流光溢彩,与穿梭往来的车灯一起构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更增添了几分大都市的味道。
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了。城市绿化三大指数中的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位居全省第二。 良好的人居和投资环境,擦亮了佳木斯的城市名片,增强了佳木斯的综合竞争力。
发展全新定位
佳木斯的城市建设一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主城区道路体系不完善,贯穿南北的道路有限,存在很多的“卡脖路”、“断头路”等问题,没有形成纵横南北连贯东西的道路体系,更谈不上立体的交通枢纽,市区主要道路、桥梁、排水、路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区街巷道破损严重,道板残缺,路面坑洼不平……
如何让百姓满意,让佳木斯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酝酿,确立了用科学发展的思路谋划和推进工作,从城市建设入手,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建设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致力于打造秀气、灵气、洋气、漂亮,幸福指数较高的快乐型城市。
一切都在“城市发展”四个字上开卷破题。
建设全面提速
2008年,佳木斯市完成棚户区改造100万平方米,改造居民9762户。截至2009年底,共配建实物配租廉租房600户,并为12737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了租金补贴,累计受益家庭已达到13337户。
2009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52.2%,增幅创近10年来新高。2009年,以十二届省运会筹备为契机,佳木斯市全面推进城市9项重点工程建设,是近年来投资最大、项目最多、进展最快的一年。
2010年,佳木斯计划新建道路10条、拓宽改造道路11条、维修道路11条、新建桥梁2座、拓宽改造桥梁3座,辟建1万个停车位,在全市形成“三横”、“四纵”城市道路网……
行走在宽敞整洁的十里外滩,徜徉在秀美的城区,漫步在如画的松花江畔……欣赏这幅用智慧和激情绘就的画卷,在赏心悦目之余,人们禁不住从心底说:感谢这3年!
感谢这3年,它让佳木斯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里,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感谢这3年,它让佳木斯在一个更加清晰的坐标下,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未来更加美好
在接连漂亮转身的后边,人们看到一个“全新”的佳木斯:一系列打基础积累的能量正在释放,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依托佳木斯市沿江滨水的特有优势,大力实施滨水景观建设;进一步提升佳木斯市区松花江沿线景观带建设水平,续建新建沿江公园二、三期,十里沿江景观带全线建成;规划建设江北沿江湿地公园,巩固提升水源山、四丰湖等景区休闲旅游功能,加快柳树岛的规划开发;对英格吐河、音达木河、王三五河、杏林河等4条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启动建设;全面实施城市4大出口全线整体配套改造建设,对北、西、南、东4个出口和滨江路的道路及沿线的棚户区、建筑物、基础设施进行全线整体改造升级……
这是俯视、是鸟瞰、是畅想、更是大开大合!
放眼全省,佳木斯这座城市的成长,在全省区域经济布局中举足轻重,未来的佳木斯可望成为辐射整个东北的桥头堡。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