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水利 再现黑土生机(图片)
拜泉县兴国乡前进村侵蚀沟治理后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黑龙江省黑土分布面积占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的45%。人类在对黑土开发利用的100多年时间里,忽视了对它的保护,而黑土区特定的地貌类型和疏松、抗蚀性差的土壤特点又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随着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原本肥沃的黑土地生产能力也急剧下降,并面临彻底消失的危险。
从2008年起,黑龙江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以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效果明显。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20700万亩,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92万亩,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3%,生态修复面积141万亩。通过坡耕地治理,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有效遏制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发展的势头。
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刻不容缓
据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5%,其中耕地流失面积5.67万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50%。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占总侵蚀面积的78%。据水利部门统计,全省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流失约为每平方公里3000吨左右。
黑土层越来越薄 在人类对黑土地进行大规模开发前,黑土层的原始厚度为60~80厘米,由于黑土区特定的地貌类型和黑土自身疏松、抗蚀性差的土壤特点使其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在黑土区现有的全部1.92亿亩耕地中,已有1.05亿亩坡耕地的黑土层不足20厘米,3355万亩坡耕地的黑土层已经全部消失。
黑土层一旦流失,往往很难恢复。因为黑土基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形成1厘米的黑土层大约需要400年的时间,而目前平均流失到1厘米黑土层只需要1~3年的时间。由于黑土层变薄,黑土区的耕地呈现出地力减退,粮食产量下降的趋势。中科院专家在黑土区坡耕地上所作的实验表明:当黑土层剥蚀20厘米时,玉米减产3~5成,大豆减产2~4成;当黑土层剥蚀30厘米时,玉米几乎绝产,大豆产量只有4~6成。在很多区域,黑土层流失后,下面的露出成土母质十分坚硬,透水性很差,是一种黄土状亚粘土。这种土壤的成份分析表明,其中有机质含量不足1%,无法生长任何农作物。随着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近年来,这种“破皮黄”已经随处可见。
侵蚀沟蚀裂黑土 蔓延的侵蚀沟是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又一典型特征。侵蚀沟往往形成于坡面地带。当地表植被被破坏后,水从高处冲刷下来时,土壤因无法承受水力的侵蚀形成沟壑。这些沟能向上爬,也能不断扩大、加深,像利器一样切割着农田、道路、房屋,所到之处势不可挡。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侵蚀沟约16万条,这些沟侵蚀的良田总面积约为200万亩。在丘陵漫岗区,平均每1.67公顷土地上就有一条侵蚀沟。在经过日积月累的水土流失后,侵蚀沟往往会在一夜之间冒出来并迅速发展。有关于此让很多人惊心的一次经历发生在宾县:1994年7月13日,一场大雨冲毁了当地5000余公顷耕地,一次性形成新的侵蚀沟3300多条,致使3个村屯被迫搬迁。
有机质含量降低 随着黑土层变得越来越薄,黑土中原本蕴藏的丰富有机质也在不断流失,这种潜在的影响造成黑土地地力的严重下降,使昔日肥沃的黑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根据水利部的调查,我省黑土层厚度从开发前的60~80厘米减少到现在的20~30厘米,全省每年“流”走的黑土达1~2亿立方米,流失的氮、磷、钾等有机质如果折合成标准化肥要有几百吨之多。
至于那些流失的黑土则成为江河、库塘等淤积的罪魁祸首。几年前在明水县,当地的爱国水库因为上游集雨面出现多条侵蚀沟,冲下来的土淤积了水库。县水务局的同志介绍,当初水库刚建成时,是一个碗型,经过几十年的淤积,已经变成了浅浅的碟型。而水库淤积又导致其防洪、蓄水能力下降。泥沙淤积产生的负面效应很多,目前松花江哈尔滨河段的河床就比上世纪50年代普遍抬高了30~40厘米,松花江的航道则由过去1500公里缩短到580公里。随着河床抬高,江水也由清变浊,安全泄洪能力由原来的7300立方米/秒下降到3500立方米/秒。1998年,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后,哈尔滨江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达30多个小时,并且回落缓慢,水文专家认为这与河床抬高有直接关系。
近年来我省相关部门通过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等不断加大对黑土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但是,黑土地“失血”的速度是惊人的。据省水土保持科学院科研人员测算,我省黑土层正以每年0.7~1厘米的速度流失。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只有整合各方力量,对黑土地进行大规模集中治理,才能有效逆转黑土流失。
黑土地治理步伐加快
黑土地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在经历了无度的开发与利用之后,黑土地终于迎来了治理与保护的曙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是水利部、国家农发办为抢救性地保护黑土资源而实施的一项水土保持战略工程,该工程从2008年起在我省启动实施,给我省保护黑土地带来了希望。工程涉及我省20个项目县(市、区、农场),分3年实施。2008年、2009年,项目总投资共计2.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6亿元,地方财政配套800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约160万亩。
自2008年3月启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项目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松辽委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广泛发动群众,采取多种措施,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截止目前,全省2008、2009年度计划任务已全部基本完成。2010年项目建设资金中央投资8000万元目前也已下达我省。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较好遏制,生态效益逐步凸现,并总结探索出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
今年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在我省实施的第三个年头。近日省水利厅再次传来喜讯,该项目第二期工程各项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展开。预计第二期工程的实施范围将继续扩大,预计项目区将扩展到27个县(市、区、农场),实施时间为2011~2013年。
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奠定项目实施基础
“农发黑土区治理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强化领导、密切配合是关键。省政府多次召开省水利厅、省农发办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协调会,研究项目建设管理的办法,明确项目建设的分工和任务,要求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全力做好“农发黑土地治理工程”。省水利厅两次向省政府专题汇报了项目情况,并专文请示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取得了省政府大力支持,在我省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已落实财政配套资金8000万元。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强力推进,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各地普遍把工程建设由单一的部门管理上升到政府行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主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水务局设立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农发部门负责财务管理。各地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办公会议、协调会议,研究部署项目建设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组织领导和协调力度。各级水利和农发部门加强沟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全力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各项工作。
严格管理,规范推进,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各项目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推行了项目责任主体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招投标制、资金使用报账制、群众投劳承诺制、工程建设公示制、建后管护责任制等制度,使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各项目县明确“农发黑土区治理工程”责任主体为水务局,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负总责。穆棱市在项目区内对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建设投资、建设规划、建设标准、投工数量、建后管护制度等事项逐村予以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项目实施的透明度,杜绝变相操作和“缩水工程”等违规行为。2008年,望奎县对塘坝等工程实行了工程招投标制,邀请有资质施工单位进行竞标,最后选定了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一家工程公司来承担该项工程建设。宾县对退耕还林户提供树苗,耕种者自己栽种,由林业部门发林权证,明晰产权,不但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保证了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将梯田埂、地埂、塘坝等工程优先承包、租赁或拍卖给被占地农户,将生态修复围栏中的水泥桩和铁刺承包给管护人员,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解决了工程建后的管护问题。庆安县对沟道治理和塘坝工程采取了边治理边发包的办法,既落实了管护责任制,又解决了自筹资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多措并举,抢抓工期,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为确保治理任务的顺利完成,各项目县创新思维,采取多种举措,强力推进。一是科学规划。设计人员与项目县技术人员多次深入项目区实地踏查,广泛听取并充分吸纳项目区群众意见,科学分析和合理设计,编制了小流域初步设计,并按照初设图斑深入项目区落实工程实施地块,保证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省水利厅与省农发办及时对初步设计进行联合审查,使大家都明确本年度要干什么,在哪干,干多少,有多少投资。穆棱市在摸清土地利用、侵蚀沟现状及社会经济等基本情况同时,充分征求流域所在的村屯干部、群众意见,把老百姓愿意干和想干的内容纳入规划中。在规划布局上,打破村、组、户等地域界限,严格遵循布局合理、治理有重点、建设有规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一条流域突出几个亮点的原则,切实抓好工程布局。
二是抓住时机。各项目县抓住春种前和秋收后的有利时机,适时开展了修梯田、治沟、水保林整地会战,做到了秋收与水土流失治理同步推进,加快了项目工程建设的速度。穆棱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连续多年,组织市直28个党委、43个部门和中省直单位,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治理攻坚会战。通过开展水保大会战,不仅有效地推进了水土流失治理进程,而且进一步扩大了生态建设宣传面,提高了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望奎县针对水保工程任务量大、施工时间紧、季节性强的特点,科学制订施工方案,确保了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在种地前抓住农闲时间和春季植树的有利时机,完成了各个流域的水保林栽植任务,同时结合春种实施了保土耕作工程;在种地后又及时开展谷坊、削坡、跌水、塘坝、沟头埂和作业路等土方工程;秋收后通过坡改梯、修筑地埂措施对坡耕地开展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宾县在去年的黑土区治理过程中,分7个主战场搞大会战,每个战场都有一名镇领导班子成员指挥,每天出动300多人搞会战。
三是典型带动。各项目县在工程建设中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现场会议加以总结和推广。拜泉县前进项目区所在地兴国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搭起帐篷,将工程指挥部设在施工现场,乡村干部吃住在山上,全乡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投工1.5万个,高标准治沟6820延长米,最大的侵蚀沟长达600米、跌水达到400级。在典型的拉动下,全县在工程建设上形成了比、赶、超的氛围,不但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而且在治理标准和质量上也有大幅提高。
因地制宜,破解难题,促进项目顺利开展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的占地、串地和出工问题,一直是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制约瓶颈,破解这些难题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各项目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探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占地串地问题上,采取了机动地调串、重新丈量土地、给予一定补偿、发展埂带经济、干部带头等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穆棱市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虽然县乡领导层认识较高,但部分农民认识较低,存在治理水土流失,头一年不理解,一片议论声、骂声,第二年认可,第三年拥护的现象。针对这一状况,他们采取了请受益的农民“现身说法”、政策引导和政府强力推进相结合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调串地问题。在农民出工问题上,多数县采取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一事一议”的方式,增强治理主体投工投劳自觉性。拜泉县对实施规模较大的项目,为了不增加农民负担,通过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借工或换工的方式加以解决,以满足建设用工需要。全县共引导、动员广大农民投工投劳15.1万个。明水县对工程用地除了采取用机动地调串和给予一定补助的办法外,还尝试发展地埂经济来补偿占地农民。他们无偿为占地农户提供桑苗和技术,扶持农户栽桑养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民群众非常满意。群众发自肺腑地说:“水保工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实惠,更会给我们后代子孙造福,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出钱出力我们都高兴。”望奎县项目区所在乡村群众对黑土工程的实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施工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农民群众多次到施工现场为水利工程技术人员送水送饭。工程结束后,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莲花前二村、东升前头两个村为水务局送来了“黑土工程、利国利民”、“治大沟、修路涵、造福前二百姓”的锦旗。庆安县去年实施的3条小流域普遍存在无机动地可调串的情况,他们针对二轮土地承包中沟边、林边、渠边“三边地”耕地面积有一定出入的实际,采取重新丈量的办法,把多余的耕地作为治理用地,等量串换。依安县采取断树根增加耕地及用机动地补偿的方式解决占地串地难题。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