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黑龙江财政新闻联播

黑龙江省北兴农场 小城起百业兴 (图片)

  

  

  北兴农场多功能体育馆,为农场职工提供了健身娱乐的场所。

 

  北兴农场,离煤城七台河市很近,虽受城市的熏陶多年,自己却没有“城”。一直到近几年,随着日新月异的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快,一座“宜工、宜商、宜居”的农垦新城,在山水园林中崛起。

  我们在兴龙潭公园里,碰到了散步的宫秀华老人。老人爽朗地说:“我是去年年底,从农场第二十作业站搬到场部步行街3号楼居住的。我感觉场部这个小城市,不仅让我找到了生活的幸福感,而且,日常生活也相当方便,到超市啥东西都有,不像以前买东西得逢赶集日。”宫秀华老人的幸福生活,是这个农场让百姓真实分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实写照。

  小城起百业兴,是北兴农场打造“三宜”城镇的一根红线,贯穿于小城镇建设的始终。他们制定了“五线、五区”的城镇建设原则,按功能化布局推进。“五线”,以朝阳街、中央街、同心路、振兴路、步行街为五条商业主线,拉动场部地区建筑、餐饮、服务和物流的发展;“五区”,把场部划分为东部的工业区、南部的商业区、中部的办公区、西部的教学区、周围的居住区,职工休闲场所散布全场。

  现如今,北兴农场职工楼房已建成总面积12万多平方米,还有14万平方米的楼房在建。还打造了占地38万平方米,有水面15万平方米、20个景点分布园区的兴龙潭公园;投资近800万元,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体育馆等。数字,虽枯燥,其背后却有着丰富的内涵。

  越来越美的小城,让人气聚集商气,带动百业振兴的“凹地”效应初显。近两年,农场作业站职工、周边乡镇的农民3000多人,纷纷搬到北兴场部居住或经商。现在,场部的常住人口已增至1.2万人。

  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袁峥,看到自己家乡的巨变,城市化带来的商机,毅然回场创业。 他在场部的繁华路段,开起了一家服装商店,不仅收入不菲,而且,通过服装的销售,把大都市的时尚带给小城的人们。

  周边农民、返乡职工和大学生,已成为这个城镇居民中的“新三族”。目前“新三族”中,共有近千人就业,涉及玉米烘干、建筑、建材、摄影、餐饮、废品收购、家政、装潢等多个行业,年收入总额达1800余万元。

  为了让“凹地”效应最大化,农场从2006年着手,现已建设成了一个占地1000亩,名为“博园”的集高效、设施、观光、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园区。“我们的发展目标是,一栋大棚纯挣一万元,全场建成一万栋,一年利润一个亿。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旅游观光的收入。而且,‘博园’的建成,已显示出对打造全新北兴城的推动作用。”这个园区负责人十分自豪地对记者说。让我们遗憾的是,由于季节的关系,没能赶上一睹鲜花盛开、果挂枝头、游人如织的美景……

  占地39万平方米的农场工业科技示范园区,正在加紧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入园的职工吕其成,曾在大连经商。2009年他返回到农场,在工业园区投资500余万元兴建了大型玉米烘干厂,年创效益100余万元。“有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再加上农场功能完备的城市化生活,我感觉回农场工业园区安家的决策太正确了,今后我的玉米烘干事业也会越做越大。”吕其成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们看着,路旁笔直翠绿的穿天杨树;眺望着,勃勃生机的北兴农场小城,对这个小城未来一定会获得大发展的信心,油然升起。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