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五个渠道确保今年实现新增就业五点五万人
黑龙江省大庆 把就业路铺到求职者脚下
低息贷款成就再就业带头人
“当时确实很难,发产品宣传单人家都不接。今非昔比,现在好多了。”5月8日,大庆市萨大路上一处厂房外,杨福英一边忙碌地收拾东西,一边向记者感慨。由于拆迁,她在萨尔图区万宝附近新租了厂房,明天搬迁。
2000年,31岁的杨福英从第二毛毯厂下岗。“当时很茫然,但还得生活,要在最短时间里振作起来。”那段经历,杨福英记忆犹新。丈夫是搞机械的,夫妻俩想来想去,决定研制并经营挤奶设备。创业伊始,千难万难,夫妻俩最大的短腿还是缺钱。2003年,经申请,他们顺利拿到了大庆市扶持下岗女工创业的2万元小额贷款,第一年免息,第二年利息才1000元。用贷款购进设备,他们渡过了难关。
杨福英的企业生产的挤奶设备自带计量瓶,挤出的奶进入计量瓶后,直接通过管线进入冷罐,减少了储运环节,保证了牛奶的品质,也保护了奶农的利益。目前,该产品已通过省畜牧部门鉴定,正在申请使用新型专利权,预计7个月后可获批。
“我是下岗人员,国家给免税,这是很大的一项扶持。另外,一有展销会,政府都帮助免费展示。如果专利获批,还能获得经济计划局(委)的资金支持。”对大庆市的各项扶持政策,杨福英念念不忘。
风风雨雨,一路走过。如今,她的企业用工已达10余人,“大庆市再就业带头人”的称号名副其实。
农民变市民免费学技能
去年9月,大庆市龙凤区龙凤镇铁东村226户农民变成了市民。今年初,大庆市劳动部门给每个村民补贴500元,其余学费由区政府埋单,鼓励村民学习驾驶技术。村民王军说,等驾照一到手,立马买车跑运输。
据介绍,龙凤区还将对村民变市民群体,免费提供电焊、厨师、理发等技能培训。
扶持个体经营、提供技能培训也是龙凤区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摄影店店主娄伟就是该区就业政策和扶持举措的受益者。在龙凤区龙华路上,娄伟的摄影店门脸很气派、很显眼。
2000年,娄伟从安达市来到大庆市创业。当时,摄影店经营面积仅为现在的一半。2005年,摄影店开始增多,他的摄影店一度陷入经营危困。2008年,通过龙凤区劳动部门,他获得2万元3年期的小额贷款,并自筹一部分资金扩店。
现在,他的摄影店经营面积扩大到140平方米,一年能赚10多万块钱。每每提到这些,娄伟总是很感慨:“一开始就我和女朋友两个人开这个店,现在常年得雇4个店员。小额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为帮助下岗女性和外来务工人员实现就业,萨尔图区妇联专门开办了家政服务公司,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毛纺厂下岗职工王英,费了很多周折,始终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经萨尔图区妇联牵线搭桥,医院的妇产科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免费对她进行月嫂培训。现在,月嫂成为稀缺资源,王英在职场上也越来越抢手,月薪最高达3700元。
建立城乡一体劳动就业平台
针对不同群体,大庆市通过开展多元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载体功能,提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服务水平等措施,2009年,全市实现新就业5.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在让胡路区,区政府积极沟通商业企业,让胡路区商场、大庆商贸、庆客隆、星光天地等商场为农民搭建平台,帮助农民实现就业。目前,让胡路商场80%的服务人员来自喇嘛甸镇,通过多方面增加就业渠道,喇嘛甸镇72%富余劳动力实现在当地就业。
今年年初,大庆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优惠政策,以全民创业带动充分就业;加强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援助,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平台。
促就业,成为今年大庆市“十大民生工程”之首。市政府明确提出,通过开发项目、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落实新一轮政策、广开渠道输出就业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5个渠道,确保今年实现新增就业5.5万人,千方百计把就业之路铺到求职者脚下。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