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黑龙江财政新闻联播

“金融强市”助推经济三年翻番

  受体制机制因素影响和历史遗留问题制约,牡丹江市经济发展一度徘徊,工业立市久立不强。2007年,该市提出了“金融强市”发展战略,“通过环境建设、资源整合、金融创新留住用好域内资金;通过项目打造、机构对接、产品拓展加速引进域外资金”,为经济追赶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撑。

  环境建设 打击逃废银行债务

  牡丹江曾是金融高风险、高不良贷款的“双高”地区,一些商业银行为此压缩在牡丹江的信贷规模,上收审批权限,有的甚至停办公司法人客户信贷业务,银行惧贷、企业难贷和风险难化形成恶性循环。

  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该市2008年10月起组织展开了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工作, 21个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行动,确定1010笔10.7亿元不良贷款,涉及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职人员等方方面面。公安部门对数额大、影响恶劣的典型骗贷案件进行重点立案侦查、严厉查处;法院集中立案,快速执行;纪检部门对欠贷的公职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对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给予党政纪处分。

  截至今年4月初,总共1010笔10.7亿元债务已解决947笔84310万元,其余债务已全部进入公安、法院的司法办理程序。2009年,牡丹江各项贷款同比增加32.26%,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创近20年新高。

  金融创新 突破金融发展瓶颈

  为破解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牡丹江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活化金融环境。

  受金融危机影响,牡丹江大宇制纸在去年年初资金链断裂,经营和发展陷入困境,一度停产。为此,牡丹江用发行信托产品融资注入到平台公司,创新抵押方式,为企业贷款500多万元,得到资金支持后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迅速扭转了亏损局面,2009年12月当月就实现利润2122万元。

  去年,牡丹江把发行信托产品融资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发行“政信富民”信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3.4亿元,全部注入平台公司。平台公司按现代投融资企业模式,通过资金投放,已对市内各类企业提供了共计3亿多元的资金支持。截至今年2月,得到支持的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税金近6亿元。

  牡丹江市还多管齐下,全面开拓融资新途径。与银行联合开展流动资产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不动产抵押贷款模式;引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开展应收账款贷款业务;组建了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我省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牡丹江市还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促使民间资本阳光化运作。这些融资产品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政府主导  域外资金助力发展

  牡丹江市通过项目打造、扶植上市、机构对接、产品拓展,加速引进域外资金、吸收外来金融元素刺激当地经济发展。

  圣方科技的前身“牡石化”,是牡丹江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在经历重组被骗、虚假资产置换、盲目投资后负债累累。2009年5月,牡丹江引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新华联控股集团重组圣方科技,使停牌4年之久的上市公司重获新生。

  像圣方科技一样,牡丹江市通过对重点企业改制重组、项目打造、引进战略投资者注入资金,助推企业发展,同时还利用创业板开闸的机遇,扶持知名企业上市融资。

  2009年12月,该市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国科瑞华,为企业如期完成上市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按域外企业上市、域内项目投资的方式,帮助大连科冕木业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科冕木业将上市所募集的3亿元资金全部投到牡丹江建设单板层级材项目。

  银行结构单一、投融资主体缺乏是牡丹江企业融资困难、金融体系发展中的大缺陷。为此,牡丹江市积极与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广泛接触和洽谈,引进域外政策宽松、实力强大、业态优良的银行、担保、保险等机构,同时成立了省内首家融资服务中心。目前,已入驻中心的机构有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东北再担保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十多家机构。

  “金融强市”战略助推了牡丹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2009年该市实现“双六”目标,即GDP实现600亿元,增长14%;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6亿元,增长20.5%,实现了三年翻番。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