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农合”亟须提升服务水平
在好政策深入民心之后,如何让“新农合”更便民、更惠民成了卫生部门深入思索的问题。梁民琳说,比照城镇职工的医保卡来说,农民使用合作医疗证在药店买药仍有一定的限制,现在省内仅有杜尔伯特、讷河10多个县拥有“新农合”定点药店。绝大多数地方,农民还是只可以在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开药。由于药店进药途径比较多,我们对药品的质量无法控制。不少县的卫生局和药监局还是两家单位,卫生部门无权监督药店药品的质量。但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不同,如果农民在那里开药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对其追究责任。让农民可以持证在更多的药店买药这仍将是“新农合”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目前,乡镇卫生院虽然得到发展,但只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人、缺设备仍是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之痛。记者采访了几家乡镇卫生院发现,医生的配置严重不足。五里明镇卫生院的直接服务人口近4万人,可只有7名医生;太平乡卫生院的真接服务人口为2.4万人,可是医生却只有4人,医生与服务人口的比例为1∶6000。记者还发现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医生的第一学历都是专科,并且大都不具备副高以上职称。哈尔滨市阿城区卫生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阿城区招收了一批医学院校毕业生,近30人,最后只有14人分到了乡镇卫生院,其余的人都留在了区里工作。阿城区一共有23家乡镇卫生院,所以有的卫生院还摊不到一个大学生。舍利街卫生院院长王文波说,他几乎每年要向阿城区卫生局和阿城区人事局提出要人申请,可是总是落空。除这些之外,添置设备也是一件令他头疼的事儿:“每一次卫生院进设备只能从既定的设备目录中选择,选择空间很小。我们本来需要的是氧气瓶、点滴架和腰椎治疗仪,但最后却不得不进了产床,因为我们如果不选它,就将错过进设备的机会。”所以王文波特别希望卫生院在选择医疗设备方面能有充分的自主权。
卫生院在发展壮大之后,缺少的人才也不仅仅是医生。有的卫生院从一座小平房变成了一幢楼,可还是只雇用一名清扫工,结果医院所有病房的地上都有清晰可见的杂物和灰尘。此外,卫生院中配备的先进设备和大型仪器也没有人懂得维护,坏掉之后就只能闲置一旁。由此可以看出,在卫生院的楼宇壮大了之后,急需壮大的还有在这楼宇中工作的队伍。而“新农合”要想真正成为农民就医的有力保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14日